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何才普夫妇年近80仍坚持自己打理果园

  金色的八月,是龙眼采摘的季节。近日,记者走进蓝城区桂岭镇健豪村靠近路边的一个果园,只见郁郁葱葱的龙眼树上密密麻麻挂满了黄澄澄的龙眼,一串串饱满的果实压弯了枝头,让人眼花缭乱。

  年近80的何才普夫妇在果树下忙得不亦乐乎,旁边的一个大竹筐已经装满了龙眼。何才普虽然满头白发,但身体却显得十分硬朗,手脚也非常麻利,他红润的脸上已经布满了细密的汗珠,身上的汗水正一点点地打湿着他的白上衣。何才普告诉记者,他们夫妇俩种植龙眼已有20多年了,今年天气好,雨水充沛,本地龙眼挂果率高,属于丰产大年。“虽然今年龙眼产量多,但卖的价钱并不理想。因为我的龙眼质量好,而且我管理果园的时间较长,跟果贩比较熟悉,所以卖出的价钱还算不错,可也只有6元/公斤,这两天价钱更低,只能卖到4元/公斤。”

  何才普夫妇1993年开始跟村里承包20多亩地种植龙眼,去年到期之后重新承包了12亩,主要以种植“古山二号”龙眼为主,兼种少量的“储良”、“石硖”。“以前1亩地我们种了20多棵龙眼树,现在只种15棵,因为种得太密果树无法吸收充足的阳光反而会影响生长。今年‘古山二号’的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我们果园总产量预计超过5000公斤。”何才普说,这些年来“古山二号”龙眼价钱最高时是40元/公斤,而今年的最高价是7元/公斤。“买化肥和农药一共花了2000多元,如果要雇用工人采摘,那加上工钱就更不得了。所以这个果园都是我们夫妇俩和小儿子在打理,孙子现在放暑假就过来帮忙。”

  收完果实,何才普和老伴回到了屋里,与孙子一起修剪刚采摘下来的果实的多余枝叶。何才普拿着剪刀一边麻利地修剪枝叶,一边和记者闲聊:“因为我们没有雇人摘果,所以来收购的果贩都是自己爬到树上去摘的,他们一次就收购了250公斤。”何才普告诉记者,“古山二号”龙眼的果期只有10多天,下周退蜜就不好吃了,而“储良”、“石硖”的果期则相对较长。聊天的间隙,又有2位果贩前来收购龙眼,何才普领着他们去果园采摘,告诉他们哪些树上的龙眼又大又甜。“别看我今年已经79岁了,每天还是照常搬着梯子去树上摘龙眼。虽然我和老伴都一把年纪了,但好在身体都不错,所以一直坚持自己打理果园,现在这个果园已经成为我们两个老人无法割舍的牵挂,一听到别人夸我们种的龙眼又大又甜,我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说到这里,何才普和他的老伴都笑了。

  何才普夫妇在果树下忙得不亦乐乎。 张晓生 摄

来源:揭阳日报   责任编辑:黄晓芸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K脯鸭(第一集)

潮汕爆笑喜剧:西游记(第三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