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驱车从大南山侨区出发,行驶大约10分钟,来到地处龙江河畔的一个养殖场。放眼望去,5个黑色大棚赫然在目。徒步走到大棚下,发现这里种植着一种“娇贵”的植物——铁皮石斛。
2011年,空港经济区渔湖镇退伍军人林文华只身来到大南山侨区,花了100万元,从一位来自汕头的老板手中承包了一个养殖场——丰泽养殖场。养殖场除了养鳖外,林文华还大胆探索种植起铁皮石斛。
这5个黑色大棚总占地面积约3亩,总投资50万元,单单13万株幼苗,就花去了20万元,单价算起来每株1.9元。铁皮石斛的生长期是2年,长大成熟后最长不超过30厘米,存活期为8年,年产量逐年递增。林文华从大棚里拔起一株石斛,向记者介绍:“这是去年农历8月份种下的,明年清明节就可收获,每亩可收150公斤。到了2017年,每亩可收获250~300公斤”。林文华把手中的石斛递到记者面前,说:“这一株幼苗已经长到10多厘米了,明年估计可以长到25厘米长。”
为何要种植铁皮石斛?林文华看中的是它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铁皮石斛“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益智除惊,轻身延年”,民间称其为“救命仙草”。林文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是药用,每公斤可卖到900元,按平均每亩地收获200公斤计算,3亩地每年的总收入将达到54万元。
“但是,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要求极其苛刻!”林文华介绍,5个黑色网丝大棚是为了遮挡阳光。夏天,铁皮石斛生长的温度不能超过30℃,如果超过35℃将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而在冬天,温度又不能低于20℃,需用塑料膜将整个培养基地围起来,保温抗寒。同时,铁皮石斛还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长。记者在现场看到,石斛种植在宽1.5米、长约10米的不锈钢筛子上,筛子用钢管拴着,悬空在水面上,林文华还在黑色网状大棚上源源不断地往铁皮石斛洒水。
铁皮石斛是寄生植物。在林文华所接触的种植者中,大部分人会把它直接种在不易腐化且比较茂盛的树干上,比如芒果树。林文华采用的则是最好的松树皮,一垅垅的筛子上,铺着厚约5厘米的松树皮,这些松树皮就是石斛肥沃的土壤,每一株石斛的根都深深地扎在松树皮上。
林文华望着自己的这片养殖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说,石斛种植技术成熟后,将把技术传授给周边农户,引导更多的人种植铁皮石斛,把铁皮石斛种植当作一个产业来做,形成一个品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林文华在他的大棚里观察铁皮石斛的长势。黄健新 陈荣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