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空港引领、产城融合、以人为本、低碳发展、城乡一体”的原则,把生态富民、产业转型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同步推进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互联互动,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促共赢,努力开创空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美丽乡村“三大工程”是一项整体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作为揭阳新区的核心区和起步区,空港经济区近日召开的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工作会,结合实际作出了全面部署。该区提出,要按照市提出的“一年有变化、二年上水平、三年见成效”的目标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城乡一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彰显新区特色,做到“四个全力推进”,把美丽乡村工程打造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升级版”,为争当全省新区建设排头兵贡献力量。
坚持城乡一体
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无缝对接建设步伐,到年底实现村(巷)道硬底化率达到80%,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今年内实现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解决农村“饮水难”和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加快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无缝对接建设步伐。加紧推进村(巷)道硬底化工程,到年底实现村(巷)道硬底化率达到80%;有条件、有能力的村,村内要架设照明路灯,彻底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
——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在现有农村供水工程的基础上,通过扩网、改造、联通、整合和新建等措施,形成村村通自来水网络,今年内实现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解决农村“饮水难”和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加快推进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强农村学校教育装备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装备工程。年底前,全区所有镇(街)实现教育强镇(街)创建目标。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场所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有1个以上的农村绿色公园、文化广场或体育文化活动等场所。要完成镇级社会综合服务平台,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六个一”工程(即公共服务站、文体活动中心、健康计生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小广场或公园)建设,逐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结合全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村级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争取到2015年基本实现50%的村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深化“百万农民学电脑”培训服务,依托农村信息化平台和各类实训平台,培育一批有本土特色和品牌的“农家网店”,促进农村信息化与涉农电子商务模式的有效对接。
优化人居环境
全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
抓紧编制完善各乡村总体规划,体现空港的特色,注重乡土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今年规划覆盖率要提高到70%以上。
——着力破解“垃圾围村”难题。渔湖片区要在原方式上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地都、h台、登岗力争2014年11月前完成“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到2016年彻底杜绝“垃圾围村”现象。今年各镇、村要开展一次清理农村垃圾大行动,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清洁家园,创建整洁乡村。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4个未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的行政村,用2年时间继续发动建设,最终确保“雨污分流”工程全覆盖,彻底解决好农村“脏、乱、差”问题。
——全力治理农村内河水系。以h台镇内河综合整治工程为重点,以点带面继续推进全区内河水系整治工作,改善水生态环境,助推宜居宜业空港新城建设。
——强化村庄规划整治。要抓紧编制完善各乡村总体规划,要充分体现美丽乡村的内涵,体现空港的特色,注重乡土元素,保持乡村田园风光和乡村风格风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今年规划覆盖率要提高到70%以上。要加强旧村庄改造力度,至年底要完成81户危房改造。
——迅速开展私搭乱建专项整治。要迅速开展私搭乱建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果断、彻底解决私搭乱建问题,对主次干道两侧、公用(集体)土地的违法乱搭乱建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并限期自行拆除,不能按期拆除的,将依法强制拆除。要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示范工作,统一整治公共空间,开展以“干净、整洁、有序、美观”为主要目标的整洁行动,以镇(街)为责任主体,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每年整治10%以上的自然村,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村庄整治任务。
建设生态空港
全力推进村居植绿覆绿大行动
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农村绿化新模式,形成路有树、街有景,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乡村生态环境,到2015年全区要完成47个村居绿化美化建设。
——大力推进“绿色村庄”建设。协调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城乡绿化全覆盖。要见缝插绿,立体覆盖,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农村绿化新模式,形成路有树、街有景,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乡村生态环境,共创“大树下的幸福生活”。到2015年,全区要完成47个村居绿化美化建设。
——大力推进“乡村绿道网”建设。“乡村绿道网”建设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要依托绿色村庄、新农村示范点、名村、生态示范村,采用“以藤结瓜”模式,沿路、沿村道、沿河、沿溪、沿山沟,建设乡村绿色长廊,将绿色村庄和自然、人文积淀丰厚的乡村串联起来,为群众提供连接城乡、低碳出行、休闲游憩的绿色空间。
打造特色精品
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大提升
制订全区“美丽乡村”专项规划,力争三年内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和若干示范镇。
——创办“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以“三大工程”建设为基础,按照“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提升计划,制订全区“美丽乡村”专项规划,力争3年内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和若干示范镇,使之成为展示空港幸福宜居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开发“美丽乡村”旅游产品。以“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为重点,顺应城镇居民“自驾游”快速增长的新趋势,大力扶持开发休闲农业游、乡村山水游、民俗文化游等“美丽乡村”旅游产品,开展绿色出行、乐游乡村活动,开发建设一批绿色“美丽乡村”、文化“美丽乡村”、活力“美丽乡村”。

区内的风门古径景区加快停车场重建工程建设,完善配套助力“美丽乡村”游。林洁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