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于蓝) 近来废品回收工老李特别忙碌,因为他只要随便往哪个住宅区一吆喝,就能运回一堆旧书废纸。老李倒是见怪不怪。他说,暑假要没书纸收,那才叫奇怪。
在经历升学考试后,面对家中一座座书山,许多人选择当废品卖掉,不过也有人不主张这一方式。那么大家是如何处理“过期”书本的呢?记者昨天采访调查了一番。
刚刚走过高考这条独木桥,高中毕业生小辛就忙着清理房间书架,一本、两本、三本……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就把整个书架搬空,再一看书桌和地板,近乎要被书海淹没。小辛清点了一下,这三年高中所用的书本差不多得有90多本,这还没算上一大摞试卷。小辛觉得,这些书已经无用武之地,于是,叫来了废品回收工人,将书卖掉,自己腰包也多了几十元钱。
“很多孩子都把旧书当废品卖掉。”回收工老李告诉记者,自暑期开始,他回收的书本已经有上千斤,有些家庭一次性就甩出一百多斤书。旧书废纸量比考试前至少增加了三成。由于回收量增大,回收价格也有所下降,每斤大概从5毛钱降到3毛钱左右。
除了卖书外,有的学生则选择撕书。他们说考完试当天,就把试题集撕成了碎片,以此释放长期以来无处宣泄的压力和情绪。
别家孩子卖书、撕书,市民阿沐则把高中中英数三科的课本、课堂笔记连带练习本都留给了邻居家刚上高中的孩子。在阿沐眼里,撕书显得太不爱惜书本,当废品处理又太可惜,最好是把有用的挑出来,留给学弟学妹,如果实在找不到赠送的对象,还可以通过公益组织,捐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这样一来,旧书不但能循环利用,而且用得更有意义。
“学霸”小张则是将自己的课堂笔记放到微博、微信上叫卖,一本收费几元到十几元不等,还十分抢手。除此之外,也有人将课本当成宝贝收藏。他们认为,旧书陪伴过自己学习成长,不忍心遗弃,再者,知识具有延续性,说不定哪一天会派上用场,所以还是想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