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彦恂 实习生 吴启东 张绮玲 通讯员 黎玲) 凌晨4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金平区岐山街道西陇垃圾压缩站里灯火通明,工人已经开始紧张地作业。吱吱呀呀的机械压缩声中,由环卫保洁车运载而来的蓬松垃圾经压缩处理后进入封闭式垃圾箱,等待运载送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垃圾经过压缩处理,避免运载过程垃圾扬洒,减少了二次污染,村容村貌日臻整洁;也比原先的垃圾斗节约了2/3的空间,为容纳更多垃圾腾出了空间。
据悉,从去年起,金平区结合环卫体制改革,将日常负责清洁作业的城市道路沿路商铺的收费事权下放给街道,收取的费用专项用于“门前三包”和内街马路的保洁工作。同时,该区还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投入500万专项用于涉农社区垃圾转(压缩)站等环卫设施建设以及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目前,金平区已有垃圾转运站60多座,垃圾压缩站4座,包括D江街道的蓬州、岐山街道的西陇等涉农社区垃圾压缩站。此外,位于东墩街道的南墩垃圾压缩站已开工建设,争取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岐山街道的南楼和陇头垃圾转运站也已提上日程。随着这些环卫设施陆续落地,将极大提高辖区垃圾日产日清的能力,改善村居环境面貌,打造更多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