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消防安全防范能力难以适应发展要求、警力装备及管理体制无法适应消防形势、消防安全工作群防群治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鉴于当前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最近,公安消防部门在全力推进重大火灾隐患、生产性场所消防安全等专项行动的同时,深入全市各地开展专题调研,对全市消防安全工作形势进行了深入剖析,积极寻求治理火灾隐患的治本之策。
市公安消防局防火处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火灾形势保持总体平稳。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全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三小”场所、“三合一”场所分布广、存量大,虽然屡经整治,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消防隐患。此外,由于各种原因,我市的火灾防控能力也相对滞后。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根据调研情况,当前影响我市消防安全工作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公共消防安全防范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源头性防范工作不到位、公共消防设施欠账较多、应对性防范措施严重滞后以及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与自防自救能力有待提高等。据了解,根据有关标准,我市应建消防站为27个,而实建却只有8个,并且其中榕城、揭东、蓝城、空港经济区等4个大队长期存在没有独立产权营房;已建的8个消防站应配备消防车56辆,实有仅47辆;全市应建消火栓为3256个,实有仅2534个。
二是消防安全工作群防群治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市公安消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各地消防工作普遍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消防安全责任越到基层越难落实,不少基层政府消防观念淡薄,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督促落实的力度不到位。另一方面,社会单位主体责任意识较弱,一些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甚至长期处于“无人抓、三不管”的状态。
三是消防警力、装备及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严峻的消防安全形势。据了解,全国现役消防警力与辖区人口的平均比例为万分之一,而我市的这一比例严重偏低,全市现役消防警力为255名,每1万辖区常住人口的消防警力配置不足0.4名。市公安消防局防火处负责人表示,除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外,消防装备配置不足的矛盾也相当突出,如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石油化工火灾、地下工程火灾及处置突发灾害事故的特种车辆及装备严重不足。
针对以上存在主要问题,为全面提升我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确保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消防部门努力研究解决问题方法,积极寻求治理火灾隐患的治本之策。
一是要强化县级政府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强化乡镇政府的消防安全工作职能。市公安消防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真正重视消防工作、切实管好消防工作,是解决当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夯实消防管理工作基础。这方面主要是要按照全市有关规划,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特别是各地消防站的建设,必须遵循“标本兼治、统筹结合”的原则,从根本上解决家庭作坊式微小企业及“三小”场所、“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
三是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力量,缓解现役消防警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各中心镇、重点镇要建立专职消防队伍,其他乡镇、街道也应组建专职或兼职消防队;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成立各种形式的群众义务(志愿)消防组织,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筹集资金配备消防摩托车、水枪、水带等装备。
四是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消防意识及自防自救能力。
五是要严肃责任追究。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分片包干、挂点帮扶的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