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伏季休渔期间,对惠来县神泉镇芦园村的渔民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由于该村渔民出海捕捞作业不属禁止之列,5月16日禁海以来,市面上的海鱼供应量锐减,价格持续上涨,正是芦园村渔民大展身手的时候。近日,笔者来到芦园村浅海湾探个究竟。
当天上午9时许,笔者来到位于惠来县神泉镇芦园村的浅海湾,只见碧空万里飘着朵朵白云,蔚蓝的海面上一条条渔排从海天处慢慢驶来。渔民的家属、鱼贩们已经在海滩上翘首以待,小小渔排刚靠近海边,渔民的家属便上去帮忙搬卸渔网、鱼虾,鱼贩们将他们围个水泄不通,一阵阵讨价还价声后,鱼贩们买到了满意的鱼货,渔民们辛勤的劳动有了收获,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年55岁的渔民黄伯指着面前的大海告诉笔者,他每天凌晨三四点驾驶着渔排到海里撒网捕鱼,大约在10点左右就回来,运气好的话可以捕到10多斤鱼虾,有一二百元收入,但很多都是几十元。笔者在现场看到,许多渔排上来的大多数是几斤划鱼、姑鱼、那哥、巴浪、海鲫、小带鱼等低档鱼类。那哥1公斤16元、划鱼30元、海鲫56元,价格比禁海前翻倍。尽管价格上涨,但由于捕获量锐减,渔民只能勉强度日。
据了解,芦园村有人工和电动渔排500多条,全村以捕鱼为生,随着出海捕捞收获逐年减少,尽管鱼价连年上涨,但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目前,该村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子承父业下海作业了,大多数到外地打工,一些在村里从事饮食业,收购海鲜、制作冰块和泡沫箱等生意,所以现在讨海的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能再过10年,出海捕鱼的渔民就越来越少了。看来,对数以千计的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来说,转业已经是渔民期望已久的出路了,渔民的后顾之忧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海边鱼货交易活跃。郑文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