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揭东(含蓝城)冲刺国级教育均衡区

  ●成为粤东首个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督导评估的县(区)

  ●13个镇(街)已有玉湖、桂岭、新亨、锡场、曲溪、云路等6个镇(街)建成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强镇覆盖率达46.2%(其中揭东本区教育强镇覆盖率达71%)

  ●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00%建成广东省标准化学校

  7月4日,揭东(含蓝城)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督导评估,这是粤东首个通过省级督导评估的县(区)。目前,揭东区、蓝城区正加大投入并加强队伍建设,全力以赴迎接下半年国家级督导评估,冲刺粤东首个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近年来,揭东、蓝城两区党政高度重视,始终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保障优质均衡发展

  揭东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坚持新增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坚持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维修,小学、初中生人均教育事业费及公用经费逐年增长,按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2013年以来,该区投入项目建设资金6801.3万元,新建、改造校舍面积160340平方米;至目前,揭东(含蓝城)13个镇(街)已有玉湖、桂岭、新亨、锡场、曲溪、云路等6个镇(街)建成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强镇覆盖率达到46.2%(其中揭东本区教育强镇覆盖率达71%),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00%建成广东省标准化学校,该区共撤销办学规模偏小的义务教育学校8所,有32所完全小学通过撤高留低降为教学点,全面提升规模化办学效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师资配置均衡

  从2010年9月份开始,揭东区每年投入近200万元,为对全区列入边远农村和山区的58所学校1100多位教师每人每月增发补贴150元,这是该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配置均衡的一个精彩注脚。除此之外,该区2010~2013年共招聘新教师749名,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紧缺学科需要,结合实施“结对帮扶”、“千校扶千校”等措施,对轮换校长和支教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和职务晋升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做好教师队伍的各类培训,评出名校长、名教师共30名,并聘任76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区教育局兼职教研员,切实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加大扶持力度

  力促教育公平实施

  为促进教育公平,揭东区切实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证了随迁子女享受与本地生同等条件的义务教育,同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积极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另外,今年该区计划投入830万元建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完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服务体系,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开齐开足课程;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侧重文化考核转到侧重合格率、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揭东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该区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增强教育均衡发展后劲的切入点,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并建立和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督促引导全区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对此次检查中发现的不足认真研究和整改,加大投入和加强队伍建设,争取下半年通过国家级教育均衡区评估。”揭东区教育局局长柯壁彦对此表示。据悉,目前揭东区、蓝城区将按照国家和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国检”。在加大投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方面,将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快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计划的实施,缩小办学规模和减少班额人数,解决超规模和超班额问题,并切实解决学校生均建筑面积不达标、运动场地不够等问题。在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将通过加强名校长、名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省市区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的示范辐射作用,提升校长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继续完善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加大新教师补充力度,解决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性缺编问题,加强校长和教师的交流,采取合并和分流的办法,促进师资均衡。此外,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以课程改革为平台,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

来源:揭阳日报   责任编辑:邱洁纯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混战六合彩(第三集)

潮汕搞笑短剧:三女说赌+骗子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