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培娜
“在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前一两个月,中山新登记的市场主体激增,作为工商部门,我们确实感到手忙脚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山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荣直言快语。
虽然工作量大大增加,但这项利国利民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李德荣认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能够有效促进中山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改革为企业进入市场‘松绑’,激发了市场主体创业的热情,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有几个关键点必须抓好。”采访中,李德荣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山的相关经验,为潮州开展商改工作提供参考。他说,改革的第一步,是根据潮州自身实际情况,全面清理前置审批事项目录,明确哪些事项需要保留,哪些需要改为后置,这也是推进改革的前提条件。
其次,要及时出台后续监管的措施,让各个职能部门的监管能够跟得上改革的步伐。李德荣说,登记流程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后,必须根据“谁监管、谁审批”的原则开展工作,审批部门如果没有做足充分准备,在监管上容易出现职责不清的情况,产生各种问题。这个过程中,政府要积极进行统筹协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如果审批部门之间出现争议,分不清这个问题究竟是你管的,还是我管的,就需要政府进行裁定。”
“推行商改还需要准备好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李德荣还提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要取得良好效果,商事主体管理和信息公示平台的建设十分重要,这需要在人员、设备和资金上提供必要的保障,才能适应改革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