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肖彤兰 通讯员蔡述彪)跳水,是一个美丽的体育之梦;中国跳水队,被世界跳坛誉为“梦之队”。汕头,是一个与跳水之梦紧密联系的城市。2005年1月14日,中国游泳协会汕头跳水学校与中国跳水队汕头训练基地正式合并为中国游泳协会汕头跳水学校(加挂中国跳水队汕头训练基地牌子)。时至今日,在全国以中国游泳协会冠名的18所跳水学校中,汕头跳水学校仍是第一所实行地方副处级事业单位建制的地方跳水运动后备人才培训学校,其实行的地方跳水学校与中国跳水队训练基地合并运转的模式与机制,在全国也属第一例。
原市政协常委、市体育局退休老局长蔡述彪,是这一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据介绍,当时,中国跳水运动的人才布局呈小金字塔型,处于塔尖是国家集训队,第二层级是省队,第三层级就是以中国游泳协会冠名的18所跳水学校,在训运动员平均约50人,总数也在千人左右。大量的跳水运动人口沉积在各地基层训练点,约有2000人左右。其中,汕头市的金砂小学、新乡小学、五福路小学、龙湖小学等,常态在训人员约100人左右。
汕头具有深厚的跳水体育运动基础,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已开展基层跳水训练。自1981年以来,汕头运动员李宏平、李德亮、李巧贤、肖燕娟、池美兰、林媛霞、孙淑伟、蔡玉燕、胡佳等分别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取得金牌,吴明鸿、董俊取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水冠军。在跳水运动上众星辈出,这在世界同等城市中是罕见的。
在明星选手的背后,是一批默默无闻扎根于基层跳水培训事业的汕头跳水教练员;是一届又一届兢兢业业,全力支持基层跳水运动事业的汕头党政领导和体育界人士。1992年11月,汕头建立跳水学校,并寄训于汕头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包括陈添源、李銮贞、陈彬、林媛霞。199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汕头启动市游泳跳水馆建设,总投资3.5亿元。2001年11月,第九届全运会在新落成的汕头市游泳跳水馆顺利举行比赛。2002年,汕头再立项并投资1000多万元,重建露天跳水池、跳水台,新建陆上训练馆等,正式作为国家跳水队在汕的训练基地。同年5月,中国“梦之队”来汕训练整整1个月,田亮、郭晶晶等跳水名将天天在露天高台亮相,跳水星光照耀D城。
目前,汕头市输送在广东省体校转正运动员1人,集训运动员3名;八一队的转正运动员有2人,集训运动员3人;在广东省队转正运动员2人,集训运动员7人,在国家队运动员1人。汕头跳校,作为中国跳水运动后备人才培训第一校,有着光荣的历史和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