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誓词里不是有一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吗?现在我是在为父老乡亲做事,辛苦点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番朴实的话语出自揭西县南山镇关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锦秀之口。在当地,认识她的人都称赞她就是关西村勤恳务实的“铁娘子”,而让她感到最欣慰、最快乐的是村民们都把她当“亲闺女”看待。
村民冷暖挂心头
1971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山区农民家庭、1990年嫁入关西村的李锦秀是个勤劳、善良、果敢的女性。早年她在外地务工时卖过青菜、卖过衣服、开过饭店,这本来也是一种安定的生活,然而,是什么使她毅然选择回乡,并甘愿当起收入比原来少得多、工作又累得多的女村官呢?
李锦秀回来的原因很简单,是出于对家中老人、小孩照顾不到的牵挂,然而因她平日待人真诚、做事果断的个性进入了村民们的视野,2005年她被推举为村委委员,从此,开始了“天天值班”、扎在基层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之路。
李锦秀将心比心、由此及彼,她放心不下村里的留守老人、儿童、贫困村民,于是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嘘寒问暖,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疾苦。为了让村里老人们晚年过得更有意义,她每年重阳节都组织60岁以上老人聚在一块高高兴兴聊聊天、吃一顿饭,并合影留念。而经费都是她东凑西凑,直到今年一位外出乡贤得知此事,拍板包下这项开销;为了预防留守儿童因父母缺位产生心理障碍,李锦秀又充当起贴心保姆、监护人角色,在孩子们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悉心照料,抽出时间走近他们,引导他们学好,成为孩子们见面就亲切直喊的“锦秀伯母”、“婶婶”。
2011年4月,在民主选举中她当选为关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甘当“代理”勤奔走
2013年,关西村成立了“党员代理服务站”和便民服务室,李锦秀担任党员代理服务站代理员。
在村民日常生活中,群众“办证难”,来来回回跑几次路,最让李锦秀于心不忍。为此,她当起村民的“咨询员”、“办证员”、“快递员”等角色,除了在村委会办公,还把自家作为随时向村民敞开大门的“临时办公室”——农民不知道办婚迁、办新农保、办计生证明等需要什么手续和证件,找她咨询定能明明白白;不知道镇里有关的办证窗口怎么走,可到她家找她代劳,甚至打个电话,她立马上门服务,特别是外出乡亲还直接把证件快递给她,她一条龙代办完相关手续后又快递给乡亲。
记者在关西村采访当天,村民李贝英刚好带着丈夫的证件来交给李锦秀办新农保。李贝英评价她:“李书记做事踏实,不厌其烦,效果很好,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大家都很满意!”邻村南河村村民郑燕锋也上门请李锦秀帮忙办理婚迁入户,他说:“李书记对业务的熟悉程度不亚于服务窗口的办证人员!”让李锦秀哭笑不得的是,在韶关的一位乡亲事先没打电话就把一家人的身份证快递给她,后来她联系上才知道是要办社保卡,由于缺少户口本,手续只好再耽搁几天……村民们对李锦秀的信任,让她既高兴又如履薄冰:“拿着这么多人的证件,绝对不能干坏事!”
一米一粟未敢“偷”
关西村委会集便民服务室、党员代理服务站等“多功能”于一身,却没有休息室,装潢简陋,有时打雷还会导致停电,李锦秀就用上自己买的蜡烛,常常挑灯熬夜处理案头工作至午夜。
记者从当地干部口中还得知,李锦秀当村干部这么多年,仅动用了村财务120元,那就是去年的“两委”换届工作中,在众多干部的提议下以村委的名义请所有的工作人员吃一顿早餐:南山包{.此事过后,李锦秀非常后悔,她想着本来可以像往常一样,她从家里煮好粥请工作人员吃早餐就行了,为什么要花老百姓的钱呢?之前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都是在她家里吃饭,而现在她却为了“两委”选举的事,破了自己的原则,花去了老百姓120元。李锦秀想自己掏腰包把钱填补回去,却遭到众人的坚决反对。
去年11月,李锦秀被评为市首届玉德人物,她把荣誉当成鞭策和压力,村民们却认为她当之无愧。他们也相信,在未来的村官道路上,李锦秀一定会不负众望,在农村这片肥沃的土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李锦秀既当村官又当“办证员”,村民经常向她咨询有关办证手续。林洁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