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蓝城区珠坑村乡村医生吴喜平:医者仁心美德扬

  他,是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为了珠坑村民的健康一直默默地守护着;为了乡村的医疗卫生事业,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乡村的百姓;一个医生应该做到的,他都做到了,为病人、为百姓,奉献着自己,点亮了他人。 他,就是珠坑村民心中最美的乡村医生——吴喜平。

  矢志不渝扎根农村

  在省道S335线蓝城区龙尾镇镇区路段一间临街的门面,打扫得窗明几净,这就是吴喜平的小诊所——珠坑村第二卫生室。卫生室不大,也没有明显的标志,里面却是有不少前来问诊的患者。前天中午,在接受采访的两个多小时里,吴喜平多次中断采访,在患者中间来往,不时询问患者状态,及时做出专业的诊断,为患者配药、打针、输液……

  20年来,吴喜平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风雨无阻地挎着药箱,在乡间村舍行医,在自家简陋的卫生室为村民治病。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吴喜平以一颗医者仁心,矢志不渝守护老百姓的安康。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看似平凡,但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一心为民情系患者

  吴喜平从没忘记自己的职责,始终将患者的安危挂在心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作为一名医生,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吴喜平时常告诫自己:医生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去年大年初一,邻村村民王某突发上腹疼痛并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吴喜平通过仔细检查,初步诊断病人系消化道出血,病情十分危险。吴喜平立即同龙尾卫生院联系好,将王某送到医院,使其得到及时治疗。前年除夕下午,一位尿毒症患者情况危急,须送上级医院救治。吴喜平立即与其亲友将患者送到市人民医院急救,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此时,外面大雨倾盆,吴喜平还饿着肚子,回到家里时,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在吴喜平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休息”两个字,只要病人需要,无论深更半夜还是天气多么恶劣,他都随叫随到。去年12月的一天凌晨两点多,天寒地冻,本村两位老人突然前来敲门,其中一位气急胸闷。吴喜平给他量血压并诊断为心脏病发作,立即给他吸氧、吃药,缓解病情。与此同时,吴喜平冒着严寒,到村里叫来患者的儿子一同送其父到龙尾卫生院住院治疗。病人痊愈后,对吴喜平表示深深的谢意。前年秋天的一个晚上,邻村王某7岁的女儿突然口吐白沫,神志昏迷,手足抽搐,生命危在旦夕。吴喜平接报后,立即背上药箱、拿起氧气袋前往诊治。通过救治缓解病情后,吴喜平对患者的亲属说,这是癫痫病,必须送上级医院作进一步治疗。吴喜平与其亲属一起护送患者到蓝城区人民医院,回到家里,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经过10多天的住院治疗,患者终于康复出院。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吴喜平来说真的是太多了。

  医风医德有口皆碑

  作为乡村医生,吴喜平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尽医生的职责,为村民奉献爱心。珠坑村里,有家特困户,父亲长期患哮喘病,儿子残疾,吴喜平每次上门诊疗,都要带上手电筒,在昏暗的屋子里把患者扶起、诊断、喂药,一直持续了四五年。该特困户父亲去世后,吴喜平仍坚持继续为这位残疾人看病。村里还有一位老人,儿女不在身边,生病时大小便失禁。吴喜平前往他家时,总是先帮他擦洗身体,再诊治,有时护理到天亮才回家。吴喜平的医风医德在村里有口皆碑。重病患者的后期诊治是个难题,医生难找。为了减轻他们的痛苦,吴喜平迎难而上,合理用药,细心指导患者家属如何护理。吴喜平还经常帮助村里五保户检查身体,宣传保健知识,指导病人用药。对一些贫困户,吴喜平还尽量少收医药费。

  医者仁心是一种美德。吴喜平说:“我的工作很平凡,能够给村民们看好病,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最大的收获。”他没有豪言壮语,而是20年如一日,用善良、正直和热情,传递着人世间的温暖和感动。凡是认识他的人,大家都从心眼里佩服他;凡是他的患者,没有人不由衷赞赏,说他是个好医生。

来源:揭阳日报   责任编辑:邱洁纯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叫人

潮汕故事剧:K脯鸭(第一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