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黄佩娟家庭:把家的温暖传递给乡亲邻里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细心观察身边每一个幸福的家庭,你会发现这些家庭有不少共同的特质,比如和睦、善养、重教、关爱。记者近日走进榕城区东升街道新河社区黄佩娟的家,感受这种家庭氛围。

  初次见到黄锡波、黄佩娟夫妇,很难相信眼前这两位老人都已81岁高龄。丈夫黄锡波腰板硬朗、精神矍铄,说起话来掷地有声且幽默风趣。妻子黄佩娟喜欢上网,浏览新闻了解世界变化是她每天的必修课。退休后,老两口把很多时间花费在学习和阅读上,家里客厅摆放着一个报纸架,《揭阳日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各类报纸整整齐齐地收纳在架子上,以便随时翻阅。老两口还喜欢种花,天台上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草,拾掇得趣味盎然。

  “妈妈做的饭菜不比外面的差。”

  “黄锡波、黄佩娟夫妇对他父母(已去世)非常孝顺,有什么好吃的,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父母。在公婆晚年时,黄佩娟更是嘘寒问暖、端茶送饭,每天坚持为公婆擦洗身体、倒便盆,成了我们村里的美谈。”村民黄任潮告诉记者。他们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儿孙们,如今儿孙满堂,家庭生活十分美满,孝敬父母的优良家风在儿孙中得到了传承。

  黄锡波、黄佩娟夫妇一共生育了3个儿女,儿子黄继武是中山大学信息科技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虽然黄继武定居广州,可是这么多年来,每逢过年他必定回家,从来没有向父母“请过假”。黄继武经常出国,出国前一定会告知父母,回国一下飞机就向父母报平安。黄继武是黄锡波、黄佩娟夫妇的骄傲,不仅因为他学习、工作各方面都优秀,更因为他对父母的孝顺。“小弟(黄继武的乳名)一回家,便把所有的家务都往自己身上扛,拖地、洗衣服、做饭、洗碗,全部由他一手操办。”说到这里,黄佩娟欣慰地笑了。每个周末,大女儿黄小娜、二女儿黄小燕都会和丈夫带着孩子到父母家蹭饭,这便是黄佩娟夫妇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了。每当这个时候,黄佩娟一刻也没停下来,上市买菜,张罗做饭,81岁的她一概亲力亲为。他们从来没有到外面餐厅吃饭,孩子们都说:“妈妈做的饭菜不比外面的差。”其实,这也是黄佩娟向来提倡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

  “她们就跟自己的女儿一样。”

  在乡邻眼里,热心待人是这个家庭的写照。新河社区妇女主任黄惜香说:“他们一家非常热心,村里建新校舍、修桥铺路,他们都主动捐钱出力,对于村里的五保户和困难户更是多次伸出援助之手。”10多年前,村民黄来秋中年丧妻,因为受不了打击,他撇下两个女儿黄晓敏、黄晓珠离家漂泊、不知去向。因担心黄来秋的两个孩子走上歧途,黄佩娟毅然伸出援助之手,牵头众村民教育、培养她们。黄佩娟让这两个孩子每个周末都到她家吃饭,每到星期五晚上,黄锡波都再三嘱咐黄佩娟隔天要多买一些菜,给两个孩子补充营养。如今已经结婚生子的黄晓珠经常和丈夫到黄佩娟家探望两位老人。黄锡波说:“她们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

  除了黄晓敏和黄晓珠,村里的玲妹也把黄锡波、黄佩娟夫妇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玲妹父亲早逝,跟着妈妈在村里做煤炭。黄佩娟看到她年纪这么小就辍学在家,决定资助她完成学业,现在玲妹在榕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当护士。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结婚生孩子,黄佩娟都把玲妹当做自己孩子一样奔走帮助。黄佩娟对玲妹说:“我不求任何回报,只要求你要好好赡养你的母亲。”

  黄佩娟一家的幸福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发到村里的每一角落,把她家的温暖传播给乡亲邻里。最美的家庭也许就是这样平平凡凡、实实在在,可是他们的幸福传递出来的正能量却在慢慢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黄锡波、黄佩娟夫妇正在阅报,夫唱妇随,场面温馨。林洁松 摄

来源:揭阳日报   责任编辑:黄晓芸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决斗

潮汕搞笑短剧:赌鬼阿喜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