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神泉国家一级渔港开工建设,让广大渔民盼望已久的心愿终于实现。该渔港集渔业生产、加工、补给、避风、养殖、滨海旅游、商贸综合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对促进惠来海洋与渔业发展和港口经济将发挥重要作用。
神泉渔港是粤东地区著名渔港,发展渔业得天独厚。在明初呈西南走向的港口水深达13米多,系福建、广东乃至东南亚船只进出的港口。由于商贾云集,异常繁荣,神泉渔港一度有“小香港”之美称,建国初期港口水深仍有4米。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地理的变化,龙江河改道,盐岭河、雷岭河流量下降,三河出口处逐渐淤浅,至上世纪80年代初,老港口已变成一片沙滩,货运、排涝、渔港的功能几乎全部丧失,台风、海潮、洪水不断威胁着内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省、市、县领导十分重视,组织专家制订综合整治方案,1985年3月28日,神泉渔港整治首期工程动工,此后,二、三期工程陆续开工。
近几年来,惠来县委、县政府做好港口文章,加速惠来新一轮发展。建设神泉国家一级渔港,成为惠来县海洋与渔业部门近几年的一项主要工作。惠来县委、县政府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广东省惠来神泉国家一级渔港一期工程初步设计》(2011年5月修订稿)于2011年6月获国家农业部批复同意。据介绍,神泉国家一级渔港建设规模总投资2210万元,工程主要包括建设渔业码头300米,阶梯码头及连接护岸132米,港池及航道疏浚31.96万立方米,改造综合执法办证中心约500平方米,配套水电、消防工程、通讯导航设备等。
神泉国家一级渔港建设工程自去年底正式动工以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通力合作,以“保质量、赶进度、重安全”为宗旨,克服各种困难,大力推进渔港建设。目前,工程进度顺利,已完成工程总量65%:完成钻孔桩、碎石桩、桩帽及阶梯码头建设,完成下横梁工程量85%、护岸50%。
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神泉国家一级渔港建设,惠来县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建设情况汇报,并对如何推进渔港建设提出具体要求。2月7日,市、县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建设工地进行调研,听取渔港建设汇报,指出神泉国家一级渔港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一定要下大力气,按期按质完成渔港建设,为惠来县平安渔业提供坚强保障。
渔港是渔船的家。神泉国家一级渔港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渔港的综合服务水平,为该县渔业生产提供渔船停泊、避风、装卸、渔获物和补充渔需物资等服务,同时,进一步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为该县海洋与渔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据该县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表示,作为“渔船之家”的渔港是渔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近几年来,该县把渔港建设作为做强现代海洋渔业的基础工程,多方争取国家资金支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项目建设。通过推进渔港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增强该县海洋与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渔港服务能力,带动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渔区繁荣和海洋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