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将原有的“双独二孩”条款修改为“单独二孩”,即日起实施。这一喜讯一传出,不少妈妈都开始蠢蠢欲动,想借政策的东风再生一个健康宝宝,而这其中便不乏高龄产妇。“35了,还生宝宝,会有风险吗?”“身心能经受住考验吗?”“过了不惑之年,该如何科学备孕二胎呢?”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不少准备怀二胎的高龄妈妈。
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一科主任卓琳告诉记者,“单独二胎”正式放开后,前来咨询的高龄准妈妈不断增加,如何做好孕前备孕?高龄了如何才能怀个健康宝宝?怎样规避高龄生产风险等问题备受关注。
话题1
35岁后怀“二胎”,风险变大?
今年38岁的张女士是一名国企员工,在听到“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消息后是既高兴又矛盾。“我们28岁生了第一胎,现在孩子长大了,总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很想借政策再生一个。可国企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再说我年龄也不小了,再怀一个不知道风险会不会很大?”张女士对此很是纠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类似担心的妈妈并不少。卓主任告诉记者,从临床医学角度讲,35岁以上女性生二胎已算是高龄产妇。她表示,这些高龄妈妈们的担心并非多余。因为女性二胎的最佳生育年龄最好是在35岁以前,超过35岁女性的生育能力会下降,胎儿发育异常的几率和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会大大增高。因此,35岁后贸然生第二胎,风险肯定会变大。
卓主任提醒,要规避这些风险,高龄准妈妈们在产前除了要先进行孕前检查,看是否适合怀二胎外,怀孕前3个月还要充分做好“备孕”工作。首先应排除男女双方机制性病变及女方生殖系统的炎症。一方面在生病时切忌自己乱用药,服药前一定要确认是否已怀孕,如果确定怀孕应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另外要注意调节作息规律,并适当补充叶酸。而在怀孕期间,高龄产妇要做好自我生理和心理调节,放松心态才能保证孕期健康,配合医生定期做好围产期检查。当然,高龄产妇还应该理性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活,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同时在经济上做好储备。
话题2
头胎顺利,二胎肯定没问题?
“8年前我生第一胎的时候已经和老公做过孕前检查,一切正常,现在准备要二胎还要检查吗?”不少高龄妈妈准备要二胎之前,总会认为,第一胎很顺利,第二胎肯定也没问题。然而,对于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
卓主任告诉记者,宝宝是否顺产,是否健康,与是不是第一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孕妇的年龄问题。因此,她建议,对于想要生育二胎的高龄女性,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归零”的心态。同时,要进行肝肾功能、HPV、地中海贫血症以及优生5项等筛查,以对身体健康情况做个科学的评估,为能否受孕提供依据。而对于第一胎是剖宫产的高龄妈妈,在怀二胎后的孕中晚期,一定要通过B超检测,看是否为子宫疤痕部妊娠,一旦发现危险因素要尽快入院干预,以免因子宫破裂或大出血而造成危险。
“高龄怀二胎有一定的风险,高龄准妈妈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也不要过分担忧,只要配合医生同样可以生出健康宝宝。”卓主任说。记者了解到,去年卓主任便接诊了一位45岁的高龄产妇,由于该产妇孕期、产检、筛查等各个环节都与医生进行很好配合,在卓主任指导下做好孕前、孕期检查、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等,同样也生出了健康的宝宝。
话题3
孕检、筛查必不可少吗?
不少孕妇并不喜欢在孕期接受过多的B超检查,甚至有的准妈妈认为,只要自己感觉正常,临产前做一次检查就够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对于高龄产妇更要注重孕期检查。
卓主任提醒,在正规的大医院接受B超检查,对孕妇来说毫无痛苦,对胎儿也是无害处的。B超可以检查出多种先天畸形,如无脑儿、脑积水、头小畸形、脊柱裂、多囊肾等。她建议,在排除特殊病情的情况下,一般整个孕期应该做3~4次B超检查。
此外,卓主任还特别提醒,高龄二胎妈妈一定要做“唐氏综合征”筛查。据了解,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小儿最为常见的染色体畸变性所导致的出生缺陷类疾病,这种病是由先天因素造成的智能障碍。而高龄产妇产下“唐宝宝”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卓主任建议,高龄二胎产妇在孕9周至13(+6)周时,要做一次唐筛一期的检查,到15周至20(+6)周则要进行唐筛二期检查,才能将“唐宝宝”的出生几率降到最低。而在24周至28周,则建议准妈妈进行四维B超检查,以排除宝宝内脏等方面的畸形。
“孕检和筛查是保证高龄产妇生出健康宝宝的重要手段,高龄妈妈们一定不要怕麻烦,而应主动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检查,这对预防宝宝先天性畸形是有重要意义的。”卓主任说。

重视孕检是高龄产妇生育健康宝宝的重要保障。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