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90后”学生为推广潮汕话研发潮语输入法手机软件,一边是本地青年掌握潮汕话的程度明显不及老一辈。针对这一现象,本报连续两天作相关报道。对此,潮语研究专家、韩山师范学院院长林伦伦教授认为,保护及传承潮汕话,最重要是给下一代创造学习潮语的环境。 韩师院长为潮语输入法点赞 韩山师范学院大四学生林任樟成功研发首个潮语输入法手机软件,林伦伦教授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表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甚至值得我们学习”。林伦伦教授认为,韩山师范学院学生对潮汕话感兴趣,将其与科技结合研发出软件,值得为之点赞鼓励。此外,潮语输入法手机软件针对性强,应该会受到本地老年人及一些喜好潮语文艺作品创作的作者青睐。 对于软件的发展前景,林伦伦教授则有所保留。他表示,潮语输入法手机软件是一个既特殊又普通的电子技术软件,用户必须懂一点潮汕话的拼音知识才能使用,这可能使得它的运用难以一下子得到迅速推广。 潮语传承需创造学习环境 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潮汕话结结巴巴,而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潮汕人,其后代基本也不说潮汕话。对此,林伦伦教授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他认为,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如果这种交际工具的作用丧失,大家就不再用它,这是历史的必然。当前,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减缓这种文化被埋没的速度,在它还没有彻底消亡之前做好保护工作。 在林伦伦教授看来,普及潮汕话,最重要是给下一代创造学习语言的环境,培养他们对潮汕话的兴趣,比如父母主动与孩子讲方言、学校允许学生在课外讲方言以及让潮汕话进课堂等等。林伦伦教授同时建议,采用一些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他们喜欢说潮汕话,例如把童谣和潮剧做成动漫作品,以及举办一些潮汕话的表演比赛。 “我读过《汕头都市报》周日版的潮汕话文章专栏,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尝试。”林伦伦教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