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辆悬挂山东或是河南等外地牌照的轻型货车停放在闹市街头,车上成堆的苹果或是大枣等特产吸引了不少市民上前购买……近一段时间以来,“水果大篷车”逐渐成为市民熟悉的街头景象。因为售价相对便宜,这种“直销式”的土特产销售方式还颇受市民欢迎。但这种随意摆摊街头的流动式经营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城市交通。
价格便宜生意红火
在市区石炮台路、金新市场前、金樟立交桥下、龙北市场前等市区多处农贸市场门口或是热闹路段,市民们常可看到有外地牌照的小货车停放路旁,车上摆放着苹果、核桃、菠萝蜜、甘蔗、大枣、枸杞等瓜果土特产进行售卖。因为这些瓜果每公斤售卖价格普遍比临街固定档口要便宜5至10元不等,所以“水果大篷车”生意颇为红火。
近日在市区金厦路口,记者见到了一售卖苹果的流动货车生意火热,用长条薄膜袋包装好统一售价18元一袋的苹果卖得很火,有的市民一下子就要了两三袋。“这些都是陕西苹果,酸甜可口,货鲜价实”,经营者老魏告诉记者。在金湖龙眼路口,一辆销售核桃的外地籍货车前也围了不少顾客挑选核桃。“每公斤售价比固定门店的要便宜10元左右”,几名选购核桃的大姐告诉记者。
驾车摆摊机动性强
据了解,这些驾驶外地牌照的经营者大多是河南、山东、山西人,他们售卖家乡瓜果乃至外地土特产品实际上是“团队作战”,并非是“独立军”各自为战。据山西人老魏介绍,他和妻子十余年前就来汕头打工了,近年,有老乡从山西贩运大枣来汕头批发,他们就进了一批大枣在市区街头售卖,生意还不错。就这样,加入了零售队伍的老乡越来越多,一开始大家基本都是踩三轮车沿街流动摆卖,随着如今五六万元就能买一辆小货车或者小轿车,他们就都先后筹钱买了汽车拉货前来汕头做生意。和三轮车相比,汽车载货量大、机动性更强,活动范围更广。
一般来说,老乡从家乡贩运大枣等土特产来汕后,他们这些零售商就会前往接货售卖,再统一零售价格在街头售卖,避免了彼此叫价“扰乱市场”也影响了利润。除了大枣外,他们也到水果市场批发苹果、核桃、菠萝蜜、甘蔗、枸杞等瓜果进行售卖。因为直接从批发商手里进货,又是流动摊档,减少了中间周转环节和店租等开销费用,所以他们的瓜果售卖价格会比临街的固定门店便宜不少,这也是他们生意红火的原因。老魏称,他们一般租住在陈厝合、夏桂埔一带,大伙彼此间有个照应。
影响交通市容市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流动水果车乱停街头做生意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交通,尤其是这些车辆都停放在本就车水马龙的农贸市场门口或是热闹路段,在交通高峰时段确实影响了过往交通。此外,这些售卖菠萝蜜、甘蔗流动摊档“转场经营”时留弃在地上的果皮残渣还弄脏了环境,影响了市容市貌。城管执法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路面执法时发现了这些占道经营车辆,都会上前劝告、清理。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