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汕头江河纵横,有韩江、榕江和练江三大水系流经出海,江河分流和出海口多,加之人口密集,在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生产生活多依靠船渡,故旧时渡运发达,渡口很多。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渡口、渡船曾在汕头交通运输史上留下厚重的一页。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让渡口、渡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承载着许多历史的记忆,承载着许许多多悲欢离合的往事……行将远去的老渡口,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交通、公路发展的喜人变迁。
半个多月来,本报记者深入全市现存的20余个老渡口,通过实地的走访,对渡口管理者、老船工等的采访,以期用客观的笔墨、真实的镜头记录下渡口、渡船这一因历史因素形成的特有交通设施、交通工具,让其留存在汕头人的记忆中。
全市渡口锐减仅剩20多个
陆路交通逐步替代渡运,大量渡口纷纷“作古”
潮阳关埠镇北临榕江,一江之隔是揭阳地都镇,两岸居民往来多依靠渡轮,这一带分布有全市仅有的两个汽车轮渡之一的福美渡,以及全市最大的横水渡口——京北渡,沿岸还有另两个横水渡:土尾渡和石井渡。坊间有这样一句话“潮阳个半渡,京北当一个,土尾当半个”,潮阳境内渡口当然不止这两处,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地共有渡口20多个,这句话表达的正是这两个渡口的“份量”。
榕江沿岸下游处的石井渡,远处一座“M”字形钢桁梁柔性拱桥——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跨榕江两岸,飞驰而过的动车就像历史的车轮一样势不可挡,将渡船远远甩在了身后。
飞驰而过的动车与江面上缓缓前行的渡船就这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昭示着老渡口的未来。京北渡、土尾渡的辉煌还能持续多久?
去年,又一消息在榕江沿岸渡口的经营者中传开:4月份召开的推进汕潮揭同城化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提出要尽快把连接关埠和地都的跨榕江大桥工程列入议事日程,争取大桥早日建成,造福百姓。“跨榕江大桥如果能早日建成,将极大地方便两岸居民往来,但对于榕江两岸目前仍然风生水起的渡船业来说,会是很大的打击。”一名姓林的老船工如是说。
许多以前只能靠渡船才能到达的地方,如今都或是通了公路,或是架起了桥梁,不断发展的公路交通运输逐步地取代渡口渡船,这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据2010年1月份出版的《汕头交通志》记载:公路渡口,是连接江河两岸陆路交通的重要设施。潮汕平原,背靠兴梅山区,韩江、榕江、练江、龙江、黄岗河等江河纵横交错,公路渡口较多,曾有过汕头渡、磊口渡、韩江渡、黄冈渡、莱长渡、福美渡等渡口。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交通,提高公路通过能力,绝大多数公路渡口改造为桥,至2000年底,汕头仅存莱长渡口及达马、福美轮渡。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大量的横水渡(横水渡泛指小型摆渡船及渡口,只可渡运行人和摩托车,不能渡运汽车)。据1948年统计,潮汕地区共有420多处横水渡,新中国成立后,部分渡津建了桥梁,至1984年只有236处横水渡及16处水库渡口。至2000年,全市横水渡口仅剩40处。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连结马窖与达濠之间交通的达马渡口已消失在汕头交通版图上。全市的横水渡口也消亡了将近一半,市区的渡口,如市区至达濠葛州乡的葛州渡口、北墩至下岐的东墩渡、东牛田洋至商平路尾的牛田洋渡、浔洄村至商平路尾的浔洄渡等早以退出历史的舞台;另外,如潮阳区的海门塔仔至井都古埕、潮南区的司马浦窖洋至贵屿仙马的窖洋渡、澄海东里西洋至溪南梅浦的梅浦渡等盛极一时的乡镇横水渡,也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到目前,全市的渡口只剩下20多个。
细数现存的老渡口,潮阳区有土尾渡、石井渡、京北渡、阳美渡,金平区仅剩一个老渡口赤窖渡,龙湖区有大衙渡、妈屿渡、旦家园渡、下三合渡、龙美渡、草池渡、蔡社渡和凤窖渡,澄海区有渡头渡、石板下渡、樟籍渡、前沟渡、南溪渡、上窖渡、南港渡,主要分布韩江、榕江支流。这些老渡口仍然是两岸群众往来的交通捷径,极大地方便当地群众的出入。这20个乡镇渡口中,有一部分时至今日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岸人员往来频繁,渡口生意火爆,但有些则在不断地衰败,生意日渐冷淡,面临着停航的命运。
老渡口在慢慢消失,渐行渐远!但这样的变化,又何尝不是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交通的喜人变迁!
全市仅存的两个汽车轮渡——
潮汕机场投入运营 福美渡“水涨船高”
南澳大桥建成在望 莱长渡“何去何从”
1992年,莱长渡口建成通航,成为连接南澳岛与大陆的唯一一条海上通道,1995年,福美汽车渡口建成通航,极大地改善榕江两岸交通运输环境。这两个渡口是目前我市仅存的两个汽车轮渡,潮汕机场投入使用后,福美渡口渡运更加繁忙;近几年南澳旅游业的发展,则带旺莱长渡口的生意,但随着南澳大桥即将建成,渡口命运如同“迷航”一般,前景不可预知。
入口处,“汕头市福美汽车轮渡口”十个字有些锈迹斑斑,岸边等候过渡的车辆已排起小长龙。“福美机803”缓缓靠岸,只见船工扳动绞盘,放下钢制跳板,车辆蜂拥驶上船只,十多部车辆停靠好后,渡轮伴随着柴油机的轰鸣声驶向对岸。搭不上船的车辆只能“望江兴叹”,等候下一班,不一会,岸边等候的车辆又排起长队……
连接揭阳地都镇土尾村和潮阳区关埠镇福仓村的福美渡口,由土尾村、福仓村二村自行筹资建设,于1995年建成通航,在其建成之前,土尾村和福仓村一带虽只有一水之隔,但两岸车辆要到对岸都须绕道汕头,要兜不少弯路。通航后,渡口车辆来来往往,渡运十分繁忙。而潮汕机场正式投入使用,可以说直接带旺渡口的渡运,使这个渡口焕发新的生机,潮阳、潮南两地市民多取道福美轮渡通往机场,使得汽车渡运量“水涨船高”。
我市的另一汽车渡口,也是全市最大的汽车轮渡莱长渡口,1992年12月1日建成通航。那时候南澳岛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大部分过渡的人都是岛民,客流量少,一天只开两个航班。但随着南澳旅游业的发展,渡口从2008年后进入渡运高峰,近两年来更是“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曾经创下一天航行80个航班,运渡车辆2500个车次的记录。
目前,南澳跨海大桥正在加紧建设,并有望在今年10月份建成通车,而大桥一旦建成,莱长渡口不可避免地首当其冲,或将改变其功能,或将完成其历史使命淡出人们的视线。
本版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蔡晓丹 袁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