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700年沟南村传承许氏“十字”家风

许因才介绍沟南许地的厚重历史。 本报记者 曾漫路 摄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家训、家教、家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波澜起伏的近现代史上,有一个叱咤风云的许姓家族,被誉为“近现代史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鲁迅先生为其题写对联:“文且武安邦兴国古今今胜古,史与俗昌社旺稷先后后承光。”至今,这个家族的后代仍安居乐业在汕头的西北郊,地处潮澄揭三角地带、华南五岭入海处的沟南许地。

  带着仰慕和崇敬,日前记者来到沟南许地探访。村口迎面矗立着一古色古香的照壁,上有鲁迅先生所书集字:沟南许地。此壁似将村庄与外面熙熙攘攘的环境隔绝,保留住它浑然天成的古朴。绕过照壁,穿过东门,豁然开朗,古榕婆娑,湖水荡漾。远眺湖边,刚刚撒播下的向日葵已长出尺许,樟树、苞树苗也茁壮成长,蕴意着许姓的生机勃勃。村里的老人介绍,沟南村的榕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树龄最大的已有700多年了,据说是宋末之初刚刚建村时种下的,它们见证了沟南村历史的变迁。湖名兰桂湖,取意兰桂齐芳。

  在文史学者、汕头作家协会会员许因才的引导下,记者直奔许氏大宗祠,参观正在这里举办的沟南许地历史文化展览,仿佛随着许氏先人行走在这个家族厚重的历史中。

  历朝历代名人辈出

  沟南古地名为紫菔陇,南宋度宗咸淳年间,潮州韩山许兆基第四子许弘烈来此创基,从事耕耘,繁衍子孙,逐渐形成沟南村,至今己有700多年的历史。许氏传至十五世,脉分数支,一支留居本土,清代乾隆年间,一支外迁广州,成为广州的名门望族。

  站在山上看,沟南村就像一个大花篮。花蕊洒落人间,景色得天独厚,有“蟹地风水,灵气壮旺”之说。就是这块风水宝地,孕育了一代代英才。北宋潮汕明贤许申名列唐宋潮州八贤之一,像挂潮州孔庙。许弘烈孙许珏贵为驸马,封武功大夫。学政名人许梦榜任广东惠州府河源县训导时成绩显著,被嘉庆皇帝诏书嘉奖。嘉庆皇帝颁发的褒赞其父许焕、其母章氏教子有方的圣旨至今保存完好,为沟南三宝之一;此外还有道光年间广州抗英运动领导人之一许祥光;被百姓誉为“许青天”的许应U;被光绪皇帝赞誉“服膺自励,历官清安,政绩卓卓可传”的许应j;对行贿富商坦然陈辞:“吾忠孝传家,只有心田一片,沃壤千顷何为?”的清同光年间廉政楷模许应锵。

  在近现代史上,又涌现了辛亥革命元老许崇灏;民国功臣、任粤军总司令的许崇智。他曾提拔盟弟蒋介石任一师参谋长,又将黄埔军校校长之职让给蒋介石;东征名将许崇济(许济)、许崇年;国民党“一大”宣言起草人、三任中山大学校长的许崇清;许崇清长子、中国航空飞机、导弹基地开拓者许锡振;现代妇女运动先驱、鲁迅先生夫人许广平。

  许氏后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同样留下可歌可泣的一笔,其中涌现了潜入敌军心脏、为解放军渡江战役作出重大贡献的共产党员许锡缵;

  任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后红七军参谋长,后牺牲在福建武平的烈士许卓、“潮汕七日红”烈士许怀仁;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和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科研巨星许慧君、朱光亚夫妇。直到现代,许氏家族同样群贤云集,如今侨居世界各地也达数百之众。

  诗书耕读优良家风代代传

  许氏宗祠是祭祀许氏祖先的地方,在这座家庙里,处处可以看到家风的传承,“克迪前光”“礼乐诗书”“孝悌忠信”等先人名言警句镌刻于祠堂的门槛内外,正门石鼓两旁则刻着家族历史的颂歌。宗祠前面,还矗立有36块光宗碑,记录的就是在清朝时期,许氏36位著名的人物。沟南村的祠堂民居大多是“四点金”组成的“驷马拖车”式建筑,登科第、大夫第、文林第等宅第至今保存完好,在这一座座百年老屋里,到处都可以看到“颜子家训”、“治家格言”以及古典诗句,让人感受到诗礼簪缨之家的儒雅之气和先人对后人的严格要求,体现着中华民族“耕读传家”的道德美。

  作家伊妮在纪实文学《千秋家国梦》(记录一个多世纪以来广州西关许地(今高第街)许氏家族在中国风云际会的历史漩涡之中的显赫历史)里写到:“先有国而后有家,这一凝聚了古老而朴素的真理的思想,已经牢不可破地渗透到许氏家族及中国千万个大家庭与小家庭的潜意识中,也构成了这个家族独特的品格与灵魂,这就是代代对国事的直接参与,对政治的专注热情、执着于建功立业,孜孜追求显身扬名”。

  许因才20多年来潜心研究沟南许地的历史,他介绍,沟南许地历史上共出了20名举人、3名进士、1名翰林,以及 1人获颁圣旨,还有29人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辉煌的家族史,离不开许氏家族诗书耕读优良传统家风。许因才认为,沟南许地的家风可以升华为十个字,那就是“礼”——仪容敬谨,“静”——宁静致远;“序”——长幼内外上下各有序;“书”——诗书为立身之本,学而优则仕;“余”——留余,不过激,符合中庸之道;“耕”——勤耕耘,有余力,则学文;“睦”——居家和睦,社稷安宁;“实”——脚踏实地、克勤克俭为立国之本;“弈”——博弈,用自己的努力换来成绩;“献”——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年轻一代、现为沟南许地社区居委会主任的许映斌告诉记者,年轻时在外读书工作,对厚重的家族历史还没有深切的感受,现在回到本土本乡,越来越为家族的历史所震撼和感动。由于家风的良好传承,沟南许地至今民风淳朴,年青人脚踏实地勤勉谋生,侍亲至孝。仅上世纪80年代至今,沟南许地就出了近十位校长。

  本报记者 曾漫路 摄影报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责任编辑:蔡英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肥猪瘦猴(第二集)

贺新年全新潮汕小品:分家(第四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