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史报道:“不加价你就再等等吧”、“买车先得买导航”……您买车是否也遇到过如此情况?汽车已成为市民常用交通工具,近年来有关汽车质量、售后服务的纠纷持续增多,尤其是汽车销售中的“潜规则”让不少消费者头疼,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低配车难觅 紧俏车型需加价
最近准备购车的市民王先生在网上发现,自己心仪已久的某品牌4S店终于打出降价一万元的广告,于是兴冲冲地和妻子来到位于泰山路的这家4S店。销售人员指着停在店门外的一辆暗红色的车告诉王先生,降价一万元的,就只有这辆,其余的颜色都没有降价,白色金属漆的车还得加价2000元。而且王先生打算购买的低配车型一辆都没有,全部是中配和高配车型。
针对王先生所反映的情况,记者暗访了市区多家汽车4S店。在王先生所说的这4S店里,销售人员热情地给记者介绍了这款热销车型。当记者要求,是否有低配车出售时,销售人员则表示没有现车,厂家根本不生产这种低配版车型。
是否如这名销售人员所说,厂商很少生产低配版车型呢?还是4S店故意不卖低配版的小车?在记者一再追问下,这名销售人员道出了“玄机”。原来,这些所谓的中高配置,除了天窗版外,都是4S店在低配的基础上加上去的。这比厂商公布的价格多加的一万多元就是销售人员口中的各种配置费。记者暗访的其他几家合资品牌汽车4S店,大多数热门车型都没有低配版销售。而几款紧俏的传说中的“神车”,想提现车必须加价二万元以上,要不就得预订并等上二、三个月。
一名从事汽车销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低配车难买,一方面因为厂家生产的低配车利润太低,生产量确实不多;另一方面,4S店单纯靠卖低配车赚取的利润不高,也不会主动推销。所以存在将低配车改装成高配车的情况。这位人士指出,明码标价是价格法规明确要求的市场销售行为,“价外加价”的汽车销售方式不仅涉嫌收取商业贿赂,还侵犯了正常排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名为降价实为强制做装具
市民陈先生购车的时候,销售人员告诉他,按照厂家规定,该款车在原价基础上优惠8000元。“这8000元中3000元是国家的节能补贴,5000元是转换成贴防爆膜、底盘装甲等同等价值的汽车装具。”
陈先生说,4S店给的这些装具大多华而不实,诸如底盘装甲等,在他看来根本没用,而且价格虚高。“特别气愤的是我问防爆膜是什么品牌,销售人员说是‘3M’,我想这还是大品牌,可最后贴出来的却是山寨品牌‘3N’。”陈先生说,“很显然,他们既不敢违背厂家制定的价格政策,又想赚我的钱,就想出这个招数,把一些垃圾装具硬丢给我,对我而言,成了‘鸡肋’。”
采访中,记者发现强制做装具的情况同样较为普遍,很多车主认为4S店给的装具质次价高。此外,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很多装具质量低劣,来源不明,甚至是假货或不合格产品,不但不能给司机带来真正的安全保障,反倒可能影响身体健康。诸如有的坐垫、脚垫、地胶,甲醛、苯超标严重;有的贴膜反光率、透视率不够,影响司机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