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开颖、姚望新报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目前我市仍有一些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成为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关注的民生工程。在人口众多、集体经济薄弱的潮南区成田镇简朴村,这里有一个设立至今已11年、确保村里困难户随时可以前来领取大米的“百姓粮仓”。
说起这个“百姓粮仓”,还有一段来历。在潮南陈沙公路建成通车之前,拥有3000多户近2万人口、分为7个片区的简朴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不少村民背井离乡到海内外各地打拼,也涌现了一批事业有成的企业家。2003年初,在深圳发展的简朴籍企业家李先生回乡省亲,村“两委”负责人向他介绍当地一些村民特别是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由于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较为艰难的情况。李先生立即表示今后每年固定捐赠60万元,委托村委会干部购买大米等爱心物资常年供应村里需要帮助的乡亲。
经摸查登记,简朴村共有400多户生活困难的村民需要长期资助。于是,一个充溢着爱心的“百姓粮仓”应运而生。每月月初,400多户登记在册的困难户都会来到设于村委会办公楼一楼的“百姓粮仓”,按家庭人口所需领取免费的爱心大米。有的困难户因年迈体弱或身患残疾行走不便,只需打声招呼,村委会便会派专人送米上门。
在李先生的带动下,近年来在外地办企业的李志明等一批简朴籍热心企业家也纷纷慷慨解囊,确保了“百姓粮仓”的大米源源不断地供应。本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简朴村采访,看到“百姓粮仓”里面堆放着300多包25公斤装的大米,天花板上的一把吊扇正在转动。“这把吊扇是日夜开着的,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正常流动并起到降温防潮的作用。”简朴村党委副书记李壮彬对记者说,“我们落实专人严格管理,根据各户具体人数估计其所需的粮食,防止造成浪费,让乡贤的爱心能真正惠及更多的群众。”
据介绍,除了日常发放大米外,每年的春节、中秋、清明和端午等节日,“百姓粮仓”还会安排较大规模的集中发放活动,向困难村民发放粮油、棉被等日用品;村福利会向受灾或患病的村民提供资金帮扶。在海内外乡贤的大力支持下,该村每年投入扶贫济困的资金均超过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