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提高治理能力加快潮州振兴发展

许 光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明确,内涵丰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路径是改革,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委书记许光结合潮州实际情况,撰写文章《提高治理能力,加快潮州振兴发展》。该文日前在省委政研室的刊物《广东调研》“领导干部论坛”栏目刊发。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和深化改革、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以释放社会发展活力,并重点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改革强音:“我们必须坚定改革开放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作为地方党委,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它们转化为治理能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同志赴潮州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要抓住主要矛盾,进行重点突破,要靠“三个抓手”,即将交通网络外通内连、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三个抓手”是撬动潮州加快发展的三大杠杆,潮州将牢牢抓住,并进一步提高治理能力,振奋精神,形成合力,努力拼搏,迈开大步,实现突破,推动潮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8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一、释放城镇化动力,推动潮州城市扩容提质

  工业化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工业经济的发展将有效推进城镇化,而城镇是工业经济的载体和平台,工业化必须以城镇化为基础、做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对照全会精神,我们认为:潮州发展的动力仍不足、发展的水平仍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建成区面积仅41.7平方公里,人口60.42万人,城市规模小,人口密度大,城市发展空间受限制,中心城区仍未能很好发挥带动全市发展的重要作用。胡春华书记在粤东调研时指出,要从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的高度来看待城市的扩容提质,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谋划和推进城市发展,切实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全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一)统筹推进中心城区扩容调整。胡春华书记在粤东调研时强调,要切实做好城市发展的规划,规划一定要慎重,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科学谋划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各类要素集聚的规模,加强潮州新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衔接,推进城市跨江东拓。推进潮州新区韩东新城核心区、起步区建设,以恒大商业城、潮州中心医院等项目为重点,加快发展行政办公、教育医疗、文体娱乐、高品质居住等公共服务功能,把潮州新区打造成为经济提速发展、城市扩容提质的新引擎。稳步推进潮安撤县改区,湘桥区扩大区域的相关工作,加快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尤其是注重以原庵埠城区的扩容和提质为重点,培育发展靠近湘桥城区和庵埠城区之间卫星镇的提质扩容,形成二大组团的城镇群规模化次中心城区。

  (二)切实加大中心城区提质力度。坚持潮州新区开发与旧城区改造相统一。韩江西岸旧区强调集聚发展,发挥其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提升其承载力、竞争力;韩江东岸新区强调组团功能布局,形成北、中、南三片功能完善的片区和若干配套设施完善的居住组团,通过加强跨江交通的建设,推进城市东拓,与韩江西岸旧区集聚发展形成良好互动,促进中心城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力。利用“三旧”改造分类分期推进旧区和城中村改建,实现城市旧区人居环境改善和新区功能完善。严格制定产业和项目准入标准,加快城区“退二进三”步伐,推动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商贸会展等都市型产业集聚发展。

  (三)着力加快新型城镇体系建设。城镇化的过程是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意味着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意味着消费潜力的释放。充分发挥城乡规划调控作用,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形成有利于产业和人口集聚,择优培育新的区域次中心城市。进一步强化县城的中心聚集能力,加强工业园区、生活居住区、城乡交通枢纽和生态环境建设。以满足生活生产需要、适应城镇发展要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增加并优化公交线路,促进基础设施向周边小城镇和农村延伸。积极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居民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城乡一体化配置。

  二、增强工业化推力,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

  产业园区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是工业化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平台,是对外开放、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窗口和示范区,在发展新型工业化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潮州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潮州的发展,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

  (一)创新产业园区管理模式。深化与中山市政府的合作共建机制,进一步完善两地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产业园建设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协商解决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积极探索新的合作共建机制,争取深圳市对潮州产业园的项目、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商请深圳市派出管理团队,组建由深圳主导的投资开发公司,形成由深圳主导园区开发建设的新模式。

  (二)提升产业园区集聚集约发展水平。结合对面积达553平方公里的潮州新城区规划建设,充分发挥潮州特色产业基础和海洋、港口资源优势,规划完善产业园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着重发展能源、新型电子材料和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制定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用好与深圳产业转移结对帮扶关系,促进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加大对离城入园工业企业扶持,促进陶瓷、电子、包装印刷等产业向产业园转移,增强产业园区承接和集聚能力。积极申报潮安产业园区、饶平产业园区为省级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研究制订促进产业园扩能增效的实施方案,保障入园企业的利益,减轻企业负担,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政策高地”和“成本洼地”。

  (三)加快产业园区配套服务建设。继续加强园区路网、管线、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技术、人才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园区配套服务能力。抓紧完善径南园区供电供水设施,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园区配套公租房等建设,保障企业生产建设需求。临港分园加紧完成进港公路管线工程和临港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加快大潮高速、疏港铁路、“引韩济饶”供水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同时,根据园区发展实际,加大土地征收储备力度。

  三、加大闯险滩冲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一直以来就是制约潮州加快发展的瓶颈。胡春华书记在粤东调研中指出:“要改变粤东的发展落后的现状,还需要做很多事,但有一项基础的工作,就是无论如何大家都要咬着牙,加大力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潮州要发展,交通要先行。

  (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大力引进市场机制,加快城市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步伐,吸引银行及社会资本进入交通领域,解决交通建设资金困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财政预算、国有资产收益、土地增值收益等形式,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省及中央争取交通建设资金,整合替代性资金,逐步提高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市交通集团投资建设公司的作用,盘活潮州国有资产,多方融资,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交通基础设施是潮州加快发展的关键。完善交通系统是潮州加快发展的关键,激活经济发展潜力的关键,更是实现“潮州梦”的关键一招。研究表明,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先导,是工业发展的前提,是经济增长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潮州高速公路总里程仅为52公里,密度为1.4公里/百平方公里,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且仅有一个出入口,交通设施严重滞后,使潮州丧失了作为联接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所以,潮州要加快发展,就要认清形势,下决心突破交通落后这个最大的硬制约,高起点编制潮州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加快构建快速交通运输体系,使潮州成为紧密连接珠三角地区和周边省区的重要纽带,形成发展的区位优势,使其不断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三)积极打好交通设施建设大会战。紧紧抓住省全力支持粤东西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硬仗,显著改善潮州发展的区位条件。今后三年,潮州要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敢啃硬骨头”的指示精神,全力抓好总投资108.5亿元、总里程476公里的28个交通建设项目,推动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加快推进厦深铁路和潮惠、潮莞、漳玉、大潮等高速公路建设,构筑快速交通网络,缩短与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时空距离。大力推进城市内环路等一批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形成方便快捷的市际出行通道和四通八达的市域公路网络。积极参与汕潮揭城市群建设,协同做好交通互连互通,促进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打造潮汕地区“半小时生活圈”和“一小时经济圈”。

  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加强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发展活力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和谐稳定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和稳增长、保就业的基本保障。胡春华书记也强调,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确保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不会乱,环境不会坏。稳定和生态是建设“幸福潮州”的底线。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抓住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自我加压,提升标杆,着力打造“粤东生态环境最佳城市”和“粤东社会治安最佳城市”,重点在两个方面的工作下功夫。

  (一)落实第一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潮州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绷紧维稳这个弦,为加快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各级党政一把手将进一步强化维稳第一责任人意识,亲自包案督办,重在制度机制层面处理矛盾和问题。各县区要增强重要主体责任意识,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区”。强化基层组织维稳责任,加强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建设,打造维稳第一道防线。二是强化主动意识。增强预见性和针对性,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问题,尤其是引发群体性事件风险程度较高的因素,从源头、政策层面进行化解和整治。强化值班制度,加强上下沟通协调,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高度重视舆情管控和引导,增强网上正面舆论的影响力。三是强化化解意识。不断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决策的合理性。针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农村土地、国企改制、高校校园稳定等热点问题,采取切实措施预防和化解。对于军队退役人员、欠薪工人、失地农民等群体,坚持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正当权益,深入细致地做好安抚工作。对问题比较突出的镇、村,及时发现苗头,及时化解,切实维护农村大局稳定。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高度。胡春华书记也一再强调要在环保问题上“动真格”、守住底线。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生态底线意识,为实现美丽潮州、美丽广东及至美丽中国而努力。一是提高环保意识。始终把环保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特别要认识到抓环保不是为应付考核检查,而是建设美丽潮州的内在要求;深刻认识到环保工作会影响产业的转型升级、危及经济持续发展。树立底线意识,把好环保关,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留下一个美好环境。二是加强治理力度。进一步修编完善环境功能区规划,强化环境保护规划控制。继续巩固韩江、黄冈河综合治理成果,坚决治理已出现的环保问题。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坚决杜绝污染企业落户潮州。继续巩固陶瓷废料综合整治的成果,加大对不锈钢污染等的整治力度,用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建设东翼沿海防护林蓝色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以韩江流域生态廊道为骨干的绿色生态网络,以汕汾高速、汕梅高速潮州段两侧彩色生态景观林带,构建以“一屏、一带、一网”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建成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胡春华书记粤东调研重要讲话精神,抓住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汇聚全市加快发展、奋起赶超的正能量,努力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幸福”潮州,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潮州日报   责任编辑:匿名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大人物

潮汕搞笑短剧:浪漫的代价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