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大家的劳动成果,大家都可爱看了”。近日,南澳渔民铁钉和70多名乡亲陆续收到了民警挨家挨户送来的电影光碟,那是汕头边防支队拍摄的群众路线题材微电影《外来阿sir南澳情》。荧屏里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的不是别人,正是民警和这群平凡朴实的乡亲们。
微电影记录平凡警民事
《外来阿sir南澳情》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的是广州籍边防警官任敏威扎根南澳岛14年的故事,演绎驻岛边防警官这个群体的别样人生和当地警民的浓情厚意。任敏威,现任汕头边防支队隆澳边防派出所所长。驻岛以来,他苦学潮汕话,努力融入潮汕文化,并成功带领渔民通过养殖鲍鱼转产而脱贫致富。
记者了解到,汕头边防支队驻守南澳岛的警官大多为非潮汕籍的80后、90后,拗口难懂的潮汕方言、枯燥乏味海岛生活,往往是每一位新入岛警官都要面临和克服的难题。任敏威形象平凡而真实,富有正义感和亲和力,是南澳驻岛民警的一个代表和缩影。
这个支队的原政治委员罗振辉说,拍摄微电影门槛低、方法活,是警营文化搭载新媒体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好方法。
70多群众无偿出演
渔民铁钉在电影中“戏份颇重”,台词不少,多个场景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拍摄那几天,原本时间并不充裕的他还是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全身心配合拍摄。当任敏威暗地里自掏腰包,把600元的“误工费”送到他手中时,铁钉却怎么都不肯要,并说:“我才不计较这些,你们平时给我那么多帮助,这个该怎么算?”
在剧中,为毒贩这个角色寻找演员,曾让摄制组犯难。辖区海产干货店的老板伟忠长得高高瘦瘦,虽是个老实人,单论长相却是饰演毒贩的“不二人选”。可根据潮汕当地风俗,进审讯室这类不光彩的事情可是个忌讳。摄制组担心伟忠不愿意,哪知,听说要拍反映任敏威事迹的电影,伟忠很爽快地一口答应。
这是一部真正由群众参与的微电影。据统计,参与这部微电影拍摄的群众演员多达70余人,他们中有渔民、养殖户、店铺老板、中学生等,其中6人饰演剧中戏份颇重的角色。借用的拍摄场地有码头、渔船、鲍鱼养殖场、水产干货店等14个场景,这都离不开群众无私的“鼎力支持”。整个片子拍下来,群众没要一瓶水,没拿一分报酬。
874个视频片段剪成15分钟片子
据不完全统计,这部电影共拍摄了874个视频片段,素材总时长近200分钟,将其剪辑制作成15分钟时长的片子,可不是件轻松活。民警们从休息中挤时间,轮流熬了4个通宵才把片子粗剪完毕。“演员们演得那么认真,群众们给了不少帮助,可不能辜负了大家的一番心血。”后期制作钟伟正说。
微电影正式杀青后,任敏威这位“外来阿sir”多了不少“粉丝”,瞬间成了这个支队的“大明星”,这个交织着青春、梦想和责任主旋律的励志故事在警营中广为讨论。汕头边防支队支队长成雪波希望,通过微电影来引导青年官兵正确思考自己的人生抱负和从警梦想,能为更多的同龄人传递梦想和正能量。
本报记者 刘文钊 通讯员 林春伟 钟伟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