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记者走进百合社区“入户探家风”

  记者在汕大退休干部郑隆茂家中听他细诉“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好家风。本报记者 杜一方 摄

  编前语: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本报编辑部领导和编辑记者结合开展“走转改”活动,近期再次来到本报社区服务站,深入千家万户探访,采写普通人家日常生活中治家理念、良好家风、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等方面的好做法及理念、体会等。今起本报开始推出“入户探家风”栏目,展现良好家风、家规背后的动人故事,为建设美丽幸福汕头汇聚正能量。

  本报讯 从市区金园路繁华地带拐进百合社区,便能看到一条干净平坦的柏油路笔直地伸向修葺一新的社区文化广场。广场上,三三两两的居民或散步或闲坐,或跳舞或打球,温馨和谐的幸福宜居场景,让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老社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先后获得省“文明社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科普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于是本报记者“入户探家风”的首站,就选择了这里。近日,记者叩开了社区三户普通居民的家门,与他们促膝谈心、闲话家常,听他们聊起自家的那本“幸福经”。

  汕大退休干部郑茂隆家是传统意义上的书香门第。走进郑老家,两边的墙上挂满了墨宝,“这幅‘高山流水’是我孙女读中学时写的,旁边的《诫子书》和《陋室铭》可以说是我们的家训。”曾先后获得“感动汕头好市民”、“文明市民”、“金平好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等荣誉的郑老告诉记者,他最自豪的不是获得了多少荣誉,而是自己的服务精神后继有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是郑老经常对子孙们说起的话,在他的言传身教下,郑老的10个孙子有9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家族成了名符其实的“党员之家”。

 

  “金戈铁马六七秋,北战南征尽甘忧。苏北凌空歼敌U,越南战场显身手。赴琼州来建海岛,战天斗地造胶林。而今年迈回故里,两袖清风度晚年。”在不足50平米却干净整洁的“二二六”小屋里,退休职工薛真文拿出自己创作的诗作,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大半辈子的不平凡经历。上山下乡,南征北战,年轻时的薛真文意气风发、充满激情,而今“不求闻达,平淡才真”成为了“薛家人”共同的信条。

  生生堂药店坐堂中医谢德辉一家三代行医,其父亲“谢伯”所经营的寿生堂曾是老汕头名噪一时的名诊所。1989年,“谢伯”一家将原来的寿生堂从小公园搬到了百合园社区,并改名为生生堂。如今,“谢伯”已经仙逝多年,他的衣钵也传承到了儿子和孙女手里。对他们而言,“谢伯”留给后代的不仅是一纸纸治病救人的秘方,更是“悬壶济世,仁心仁术”的崇高医德。在生生堂,坐堂医生还免费为前来询问的群众提供养生指南,告诉他们强身健体的饮食规律和作息习惯,为的是将仁心医德发扬光大。

  百家姓,千家风。三户家庭的“幸福经”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优秀文化内涵。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许少丽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K脯鸭(第三集)

潮汕爆笑喜剧:催眠-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