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合社区入口路旁有一间药材店,叫生生堂,店主谢德辉一家便是记者走访的第三户。见记者来访,“先生娘”翁如叶热情地从店内搬出了椅子。坐在店门前,吹着微醺的春风,翁如叶代替腼腆的谢医生为记者讲述起家里的大小事。
作为中医世家的媳妇,翁如叶对好家风体会颇深。她告诉记者,家翁“谢伯”生前是汕头近乎家喻户晓的名医,但“他从未把医术当成谋利的工具,有时遇到家境贫寒的病人,老人家还会倒贴赠药。”所以,“谢伯”在90多岁仙逝时并没有留下多少家产,只留下了一大摞治病救人的祖传秘方和“悬壶济世,仁心仁术”的崇高医德。
她记得,“谢伯”家风家训甚严。每天全家人围桌吃饭时,一定要等到人齐了才能开饭,有时候小孩肚子饿忍不住先动筷子都会惹来一顿责骂。饭桌上也规定“闲话少说”,但若是碰到儿子或孙女问起疑难病例或开处方问题时,老人却又会循循善诱,讲起医理来。
聪明好学的大孙女从小跟着“谢伯”耳濡目染,也爱上了中医这门古老的科学。翁如叶告诉记者,女儿上小学时放学回家丢下书包便拿起药秤,称药拿药,在实践中了解药理,背诵药方,稍大一点又跟着爷爷坐堂,开方子。在爷爷和父亲手把手的传帮带下,如今,大孙女也像父亲一样继承了家中世代行医的衣钵,在社区里日复一日地位居民群众诊治,深受社区群众欢迎,还有不少人从东南亚等地慕名前来求医。
本栏文章由
本报记者 苏伟钿、李扬
见习记者 翁夏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