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天下无免费午餐”? ●《汕头都市报》携手“四季食尚微电商平台”开展慈善爱心行动 ●首批20名特困孤寡老人、智障残疾人和重症瘫痪患者将享用全年免费午餐
本报讯(记者 肖彤兰) 人人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果真是这样吗?“不”!今天,我们用爱心响亮地回答。
在《汕头都市报》创刊十五周年之际,汕头都市报编辑部扎扎实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摆鲜花、不搞庆典,组织策划了系列慈善爱心活动。其中,携手“四季食尚微电商平台”发起的“汕都·免费爱心午餐”公益活动,将于2014年3月15日推出。届时,经金平区民政局摸查推荐、涵盖了金平区5个街道10个社区的20名特困孤寡老人、智障残疾人、重症瘫痪患者,将成为“汕都·免费爱心午餐”公益活动的首批受益者,无偿享用由“随食送爱心义工队”送上门的“汕都·免费爱心午餐”,时间持续一年。
按照本次公益活动的总体计划,自2014年3月15日起至2015年3月14日止,一年共365天的时间里,首批20名“汕都·免费爱心午餐”的受益者,每人每天将分别获得由“四季食尚微电商平台”无偿提供的“汕都·免费爱心午餐”,每一顿“汕都·免费爱心午餐”的餐菜标准为10元/份·人,预计全年配餐总价值73000元。与此同时,“四季食尚”将组建一支“随食送爱心义工队”,根据20名受益者的居住地址,按区域划分成3条爱心线路,每一条爱心线路各配备3名以上爱心配送员;每一名爱心配送员各配备一个专业保温配送箱;每一份“汕都·免费爱心午餐”各配备一个专门印制的配送袋,以确保“汕都·免费爱心午餐”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送到每一名受益者的家中。“四季食尚”承诺承担上述配送设备、用具及油耗等相关费用,预计约32000元。也即是说,由《汕头都市报》携手“四季食尚微电商平台”策划发起的“汕都·免费爱心午餐”公益活动,预算总投入105000元。它将成为我市由传媒策划发起、电商热情参与的第一次“免费爱心午餐”公益活动,也是持续时间最长、预算投入最多的一次“免费爱心午餐”公益活动。
“四季食尚微电商平台”,是我市餐饮业界第一个集微博、微信、微站、微商城于一体整合而成的综合电商平台,由汕头市四季食尚餐饮策划有限公司承担技术研发和经营运作,于2014年1月20日正式上线。该电商平台分设有“民俗礼包”、“餐饮导航”、“点击外卖”、“指尖商城”、“团购”、“优惠券”等6个APP功能区,集结了众多餐饮商家和相关行业客户群,配套有一支50多名年轻人组成的“随食送”物流队伍。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轻动手指,便可尽揽潮菜美食,完成从点菜、订座、购物到付款、餐后、售后评价等流程,享受微电商时代的汕头餐饮新服务。
该电商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电商业务拓展顺利,给企业带来了创业信心。企业创办人邱奕先生,是一个充满创业热情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不久前,在汕头餐饮业协会酒店用品与厨房设备专业委员会秘书处,邱总听闻汕头都市报将借助创刊十五周年之机,策划发起“汕都之爱”等一系列爱心公益活动,马上表态希望参与、奉献爱心,随后开始紧锣密鼓筹办“汕都·免费爱心午餐”公益活动。
“汕都·免费爱心午餐”公益活动的筹办,得到了金平区民政局的热心支持。区民政局的林宏良副局长和该局社救股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多个街道、社区,进行人员摸查和推荐。之后,又将推荐名单交予本报记者,转由送餐义工进行线路踩点。最终,确定了20名特困孤寡老人、智障残疾人和重症瘫痪患者,作为本次“汕都·免费爱心午餐”公益活动的首批受益者。其中包括:海安街道的南海社区1人、海悦社区1人;大华街道的福长社区2人;同益街道的红亭社区5人、联韩社区1人、福明社区2人;永祥街道的德志社区3人、永和社区3人、海平社区1人;光华街道的杏花社区1人。
一碗米饭,一份简餐,看似平淡无奇,却浓缩了一份爱心,一份温暖。我们希望,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通过启动“汕都·免费爱心午餐”这一公益活动,搭建起一座关注弱者、关注民生的爱心桥梁,让更多的困顿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春天般的人间温暖。
用光明驱赶黑暗 以温暖融化坚冰 《汕头都市报》15年扶贫济困,为无数求助者雪中送炭“哇,五胞胎都长高长大了……”日前,当记者专程赶赴潮阳棉北林梅庄纪念小学,采访正在这里就读五年级的五胞胎时,引来了众多老师和家长们的啧啧赞叹。五胞胎,《汕头都市报》爱心路上一组闪亮的星星。自《汕头都市报》创刊15年来,无数的爱心故事、无数的爱心报道、无数的爱心救助,串起了一道心与心的桥梁,助圆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汕都之爱,照亮了求助者前行的道路,也温暖着求助者苍凉的胸膛。
2002年4月,潮阳区河溪镇南田村农妇林少华,产下三男二女五胞胎,成为我国第一例自然怀孕、自然分娩、母婴平安的五胞胎。五胞胎的降临,给这个贫寒之家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生活困难。12年来,伴随着潮阳五胞胎的出生、养育和成长,发生了许多感人的爱心故事。其中,汕头市政协委员、潮阳乡贤陈桂洲先生夫妇,自2004年起开始资助养育五胞胎,爱心延续至今长达10年。在这漫长的爱心旅程中,《汕头都市报》对五胞胎给予了持续12年的爱心关注,累计发表了爱心报道数十篇,被全国逾百家传媒转载,用汕都之爱,为五胞胎搭建起生命成长的安全之舟。
2004年8月,《汕头都市报》正式推出“爱心连线”版,至今已有10年。它,是贫困学子的希望之桥,连结贫病患者的救命之线,是身陷困境者的爱心甘露。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通过本报的“爱心连线”版,有逾千人次的贫病患者获得了救助;有数百人次的困境者解了燃眉之急。仅2013年,由本报率先倡导的救助困境儿童爱心行动,获得了汕头市公益基金会、汕头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等众多爱心单位、机构和热心人的热烈响应,全市有近千名困境儿童获得了各项资助。“爱心连线”版,用一个个的爱心报道,串起了传媒与读者的心灵之桥,从被读者认可的特色栏目,发展演变成《汕头都市报》民生品牌,充分体现了《汕头都市报》关注民生、爱心圆梦的办报风格,温暖着读者,也照亮着前方。
林淑惠,是《汕头都市报》爱心之旅的那一个小主角。14年前,上小学才7天的她突发急性淋巴白血病,贫困的妈妈来到都市报求助。本报随即发起了爱心募捐活动。在短短不足1个月的时间里,为救治林淑惠募得善款20多万元,使她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此后,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通过本报,社会各界对这个贫病女孩展开一场持续的爱心接力救助: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专家林若玲,给予林淑惠持续3年多的爱心诊治;长厦小学师生组成“学雷锋小组”,帮她补习功课;东厦中学全额减免她的初中学费;金平职业技术学校破格录取她入读家居设计专业,还帮助她找到了一份设计工作……延续14年不离不弃的爱心关注,照亮了林淑惠人生的前程,使她得以凭一技之长立足社会,顽强而幸福地生活着。
用光明驱赶黑暗,以温暖融化坚冰。汕都之爱,仍在延续。近期,我们将组织爱心企业向贫困人士赠送“免费爱心午餐”,组织爱心企业向海岛学子赠送《汕头都市报》精神食粮。
本报记者 肖彤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