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路互通立交 本报记者 张烈华 摄
本报讯 记者王开颖报道:2014年是汕头增创特区优势、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一年。市长郑人豪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今年我市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重点抓好的各项工作,其中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市便捷通达能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上不乏令人振奋的新动作。
今年,汕揭梅高速公路汕头段全线以及南澳大桥建成通车。我市还将加快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着手规划牛田洋快速通道;完成汕湛、潮惠、揭惠三条高速公路的征拆工作,实现全面施工;积极协助、配合完成厦深铁路联络线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国道206线大学路、324线潮阳潮南段以及司神线等一批省道改造工程的建设进度;新开工国道324线澄海盐鸿至莲阳段、潮南洋汾陈至石桥头段以及省道234线潮阳北闸至河溪段、336线南澳环岛公路等路面改造工程;新开工广澳港区2万吨级石化码头,争取开工建设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航道二期工程。
今年,我市将加快永平路、新兴路、跃进路、外马路、中山中路、中山西路、长平路、金砂路、金环南路、长江路、犁头标路、安居路等一批破损道路和“水浸街”的改造。加快推进雷打石环保电厂等一批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和谷饶、贵屿等一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启动新溪污水处理厂、龙珠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建设,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用5年时间对全市水利渠系进行大清淤、大清通、大整治,突出解决河道清障和堤防加固问题。启动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力争用5年时间颠覆式改变练江流域整体面貌,改善水体水质。
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在中心城区开展示范路、示范街创建活动,提高城市管理效益,逐步改善市容市貌。依法坚决取缔报废、无牌无证摩托车和三轮车,实行电动自行车登记注册管理,规范出租车营运秩序,加强中心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管理;加快智能交通建设,完善交通微循环系统,力争今年道路交通信号灯覆盖率达到56%;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增加投放100辆以上公交车,并增设通往厦深高铁潮汕站、潮阳站的公交驳接线路,提升城市公交整体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