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广东达华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达华”),宽敞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工人却为数不多。
“这个车间安装的是微滴灌产品装配自动化流水线,现在生产的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贴片式滴灌带,可以直接湿润农作物的根部,节水70%以上。”达华总经理潘怀聪对记者介绍说。
达华多年来依靠自主创新,进入了“中国灌溉行业知名企业20强(第二名)”。今年我市实施产业“登高”工程,让潘怀聪对达华加快在全国布局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争当行业排头兵更加充满信心。
为产业“登高”工程叫好
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是一个地方老百姓就业的主载体。今年,我市提出要实施产业“登高”工程,通过一揽子引导扶持政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全力加快推动产业建设,实现“揭阳制造”向“揭阳创造”转变。对此,潘怀聪连连叫好。
作为回乡投资的乡贤,潘怀聪不仅切身体会到我市这几年良好发展势头和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而且对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培育产业深有感触。他认为,产业强则地方实力强,对我市来说,现代产业的培育离不开传统产业的“登高”,我市拥有金属、玉器、药材、服装、塑料、模具等几大传统优势产业,但产业发展相对粗放,大多数属于低端制造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有了近两年来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打造六大千亿产业打下的良好基础,今年实施的产业“登高”工程,必将为我市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有力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型。
潘怀聪期盼我市产业“登高”工程的一揽子引导扶持政策能够尽快出台,形成整体政策效应,为企业的“登高”尤其是龙头企业的“登高”带动营造良好配套环境,更好更快推进“产业”登高。
对接高端加快自主创新
对接外部高端力量加快自主创新,是达华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成功经验。近年来,达华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致力于高科技农业应用技术的研发,成为目前国内同行业中产品种类最齐全、覆盖范围最广泛的综合性节水科技公司。至去年底,达华已拥有省级现代农业节水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30多项实用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去年一年就获得18项之多。
谈到如何抓住我市推进产业“登高”工程的有利契机实现达华的“登高”,潘怀聪满怀信心。他说,新的一年,达华将更好实施“创新驱动、高端拉动”战略,进一步对接外部高端力量,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从农业灌溉设备的研发向城市园林灌溉设备的研发拓展。一方面,将深化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针对国内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研发路线,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另一方面,将依托政府搭建的桥梁,引进德国退休工程师进驻企业,寻求外脑和洋顾问的智力支持,为达华在科技创新、生产管理等方面把脉开方,并争取与德国企业进行合作。
对聘请洋顾问,潘怀聪尤为期待。他认为,我市产业“登高”工程提出 “为龙头企业配备外脑和洋顾问”,对企业转型来说,迫切需要;对产业培育来说,影响深远。因为洋顾问进驻龙头企业,不仅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前沿科技,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家更新观念,帮助企业更好开展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交流,这有利于带动更多民营企业以全球视野实现“登高”,有利于我市优势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布局全国争当行业龙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达华的产品涵盖了喷灌、微喷、滴灌等全系列节水灌溉设备,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均居业内领先水平。此前,达华产品已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去年开始进军西北市场,在甘肃开设分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0万亩节水灌溉设备生产线项目。抓住我市实施产业“登高”工程的新机遇,达华今年将完成在全国生产、销售的布局,争当全国行业的排头兵。
据潘怀聪介绍,达华正在加快建设落户揭阳空港经济区的“达华农业节能节水装备生产基地”,该项目被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2亿元,已投入资金1.2亿元,今年底全面建成后,将配套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销售中心,成为达华的新总部。同时,作为今年达华“走出去”战略的重点,西南市场的开拓也正在加紧推进中,从而完成达华在全国布局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的目标。此外,达华还在调整优化营销策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借力电商加快销售转型,更好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揭阳已迎来大发展的春天,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培育产业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实实在在地增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信心。”潘怀聪兴奋地说。他表示,以产业“登高”工程的实施为契机,新的一年,达华将加大高品质节水灌溉设备、农业太阳能产品以及农业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力度;同时将积极申报建立科技产业园,整合相关行业资源,做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蛋糕”,助推我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为加快实现“揭阳制造”向“揭阳创造”转变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