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蔡晓丹 通讯员沈烨)记者从市检验检疫局获悉,我市9家水产品出口企业获批出口水产品分类管理,这将大大减少抽批次数,缩短检验通关时限,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
据悉,从今年1月1日起我市开始“试水”出口水产品分类管理。出口水产品分类管理是市检验检疫局打造出口水产品从源头到产品终端可追溯有效监管的配套机制,根据企业信用、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质量状况,将企业分成三类管理级别,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出口国的检验检疫要求、风险预警情况,对出口水产品按照高风险、中等风险和一般风险三个等级;根据出口国家的标准、要求和通报情况将出口国划分成敏感国家、较敏感国家和非敏感国家。企业、产品和输出国家不同类别相结合,依托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设定抽批比例范围,对非抽中批由企业提供对该批产品的相关安全卫生项目检测合格报告即可直接放行通关。实施分类管理后,抽批范围减少为5%-30%,其中一类企业低风险产品的送检比例最低降到5%。
经过严格的考核,目前首批5家一类企业已进入实质性申报放行模式,第二批4家企业已通过批准,同意试行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