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地方发展的动力源,是民众就业的主载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之以恒育产业,坚持产业强市,继续实施“6166”计划和八大暖企行动,扎实推进产业“登高”工程和引进工程,打造揭阳产业升级版,引起广大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围绕如何打造揭阳产业升级版,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要常抓不懈,进一步集聚有效资源,做大做强产业。
产业培育工作要常抓不懈
“近年来,揭阳的经济发展能够保持连续的高增长态势,关键就是产业发展得好,可以说产业兴则揭阳兴,产业强则揭阳强。”吴毅青代表说。他认为产业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除了时间跨度长之外,还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所以揭阳产业的发展必须靠“持之以恒”才能实现。建议:一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产业“登高”工程,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二要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以168项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引导产业向“两港”经济区和20个产业园区集聚,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布局。三要加快推进产业错位发展。发挥各地地理、产业等先发优势,优化配置要素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四要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全力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大力实施“8610”计划,形成电商先发优势;加快建设产业金融;全面推广借鉴中德金属生态城先进办园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列席人员、市经信局局长袁文键说:“‘产业’两字意味深长,整篇报告提到‘产业’有87处,分量之重、信心之足、决心之大、恒心之强,前所未有,让我们更加坚定,只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常抓不懈,只有一心一意抓产业、持之以恒抓产业、全力以赴抓产业,只有紧紧依靠支柱产业壮大规模总量,迅速提升质量档次,加快打造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我们才能建立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才能获得未来发展的话语权,才能打赢建设‘粤东经济强市’这一场硬仗。”
产业“登高”工程要积极对接国际资源
去年,我市抢抓全球资源重新配置的机遇,实施以德国为重点的国际合作,正成为全球资源配置链的新节点。“国际合作”让金属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更引发了各县(市、区)对如何立足自身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对接和引进国际高端资源的思考。
邱辉盛代表提出,惠来要加强与鹿特丹港务局的沟通合作,采取“地主港”经营模式,推进沿海港口的开发建设和高效集约利用,同时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筹建滨海工业产业园,作为与鹿特丹港务局合作的平台,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临港工业的集聚地。
刘佑知代表说,作为新建区,蓝城区要着力发挥玉都基础优势,加快与缅甸、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知名珠宝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聚合各种要素,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巩固玉都的影响力。
孙耿豪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深度开展国际合作”深有感触。他认为,德国是世界制造业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未来中德金属生态城将搭起了我市与德国多领域合作的大平台。建议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家了解中德合作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企业参加到合作平台中。
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快新兴产业培育
电子商务是零距离对接消费群体的产业立交,是升级版的实体经济新形态。去年我市大力培育电商产业,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军埔成为闻名全国的“淘宝村”,“两会”期间,电子商务成为代表、委员口中的“热词”。
林静音委员认为,当前,我市电商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应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政策环境、健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交易保障设施建设、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产业等,以建设电商样板军埔村为亮点,以点带面辐射全市,实施“全民触网工程”,更好地促进我市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林岳金委员认为,发展电子商务,需有实力强大的、系统性的服务平台帮助其发展壮大。建议在空港经济区内选址建设电子商务孵化基地,配套相关政策扶持,培育壮大网商队伍,大力推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发挥电子商务跨地域的服务辐射力优势,把我市建设成为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粤东商贸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