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市在奋力加快发展的同时,不遗余力发展社会事业,让民生引领型发展路子走得更为扎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民生引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这成为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教育创强要打造名校名师
教育事业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教育创强”这个热词再次引起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创建教育强市,离不开名校的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揭阳一中增编增资,建设潮汕地区最具培养力的名校。这让来自揭阳一中的方少明委员深感振奋,认为这不仅是对揭阳一中打造名校工作的大力支持,更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他说,揭阳一中要抓住机遇,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利用广大一中校友的力量,将其作为打造名校的重要资源,凝聚内外合力,更好推动校园建设、制度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改革,将揭阳一中加快建设成为潮汕地区最具培养力的名校,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当好“教育创强”排头兵。
去年,我市有9个镇(街道)获省授予教育强镇称号,高考一批上线人数增幅达30.1%.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实现榕城和揭东等6区创建教育强区目标,新增教育强镇36个,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66.9%.如何按照这一目标推动我市教育创强工作再上新台阶,不少代表、委员和列席人员积极提出建议。郑益仁代表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当前我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促进教育资源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特别是要大力支持农村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朱海燕代表提出,榕城是城市核心区,教育创强对榕城进一步发挥核心区的带动作用极其重要,建议市政府根据现阶段实际财力,提高榕城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补助比例,有效推动榕城的学校建设。列席会议的省政协委员、棉湖中学教师赵晓华说,要实现教育创强的目标,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议积极引进和留住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从而建设一支水平高、结构优的教师队伍。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加紧建立健全
医疗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这在参会的代表、委员中引起了热议。
何长全代表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基层群众看病贵、就医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建议切实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配套设施,特别是要统筹城乡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
蔡艾佳委员认为,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当前重点是要解决基层卫生医疗基础较薄弱的问题,科学合理配置卫生医疗资源因此显得极其重要,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引导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方便百姓就近就医。民进揭阳市委会提出,要加快我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引进基金,逐步建立二级医疗机构到乡镇服务和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服务制度,解决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就近就医需求;同时,要加快实现我市省内定点医院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解决异地就医不能即时报销问题,减轻异地就医患者经济负担。
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统筹推进
去年,我市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举办“乡乡乐起来”523场,市广播电视中心、档案馆新馆等文化设施投入使用,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新突破。在今年的“两会”上,如何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文化惠民,仍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
李文略委员认为,促进文化惠民,必须完善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我市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在继续促进城市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兼顾乡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议在新区开发、小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逐步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在区域配套建设中,明确文化设施的布点,明确项目用地,控制预留规划用地,切实做到城乡开发到哪里,公共文化设施就建设到那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揭阳学宫、进贤门城楼等修缮工程,榕城的许多代表对此拍手称好。王静卿代表认为,榕城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政府下大力气修缮揭阳学宫、进贤门城楼,可以使文物单位得到有效保护,更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这对市区的扩容提质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利长远、惠民生的民心工程。

深化教育创强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