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围绕如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代表、委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并踊跃建言献策。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要重视科技创新
农业稳,天下安。如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不少关注“三农”问题的代表、委员积极提出建议。
方美雄代表认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不断加强。他建议,我市要在立足抓好农业在建项目的同时,着眼长远,以规划为龙头,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抓住重点,扎实做好项目规划上报及储备工作,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黄和强、刘俊贤代表认为,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他们建议,要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搞好节水灌溉示范,通过采取宣传、激励措施等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增加投入,加大力度改造中低产田,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同时,要积极动员鼓励外出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尤其是参与家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林琼瑜委员建议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何卫芳委员提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农业科技摆在突出位置,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着力培育现代农业领军人物,多渠道培养各种类型的农业专家、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带头人,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推动我市农业转型。
提升“一镇一品”工程要加强示范带动
郑益仁代表说,“一镇一品”工程是助农奔小康的民心工程,让农产品卖好价,让农民增效益,揭东区埔田镇在大力推进“一镇一品”工程建设中尝到了“甜头”。建议进一步提升“一镇一品”工程建设水平,围绕“创品牌、拓销售、促种植、出效益”,组建“一镇一品”联盟,增强“一镇一品”的示范带动力;推动“一镇一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依托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和农业龙头企业,研发优质新产品,打造特色产业,将揭阳优质、绿色、生态的农产品推向市场;依托机场、高铁站及军埔村,建立“一镇一品”线上线下营销平台,让农产品卖好价,让农民增效益。
詹汉宏代表认为,在推进“一镇一品”工程建设中,要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名牌战略深入实施;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规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快流通体系建设,开拓营销市场;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发展农业的合力,为农产品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环境。
农村综合改革要稳步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好农村综合改革。不少代表、委员对此表示关注。
郑益仁代表说,农村综合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建立农民减负增收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农村遗留问题,巩固改革发展成果。
刘俊贤代表认为,在加快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要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詹汉宏代表提出,要加强引导,加快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在这一过程中,要尊重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在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下,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阳美玉器名扬四海。

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2期工程已投产。

宝镜院村园艺产业带动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