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期间,榕城区东兴街道“卢前社区灯谜会猜”如火如荼进行。洁松 摄
春节期间,我市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记者在走访中,与市民一起欢度春节。
灯谜会猜 文化传承
“春字864号——民航局开业,打一成语(有机可乘)”:“春字342号——奥巴马的愿望,打一书名(三国志)”:“春字185号——工作调动,打一口头语(做有变)”:“春字335号——美丽的中国,打一红楼梦中人(妙玉)”……鼓声咚咚,锣声铛铛,灯谜会猜开始了。大年初二,记者走进榕城区东兴街道卢前社区,只见该社区集市周围人头攒动,“卢前社区灯谜会猜”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桔子、香烟寓意吉祥如意,铅笔、本子代表学业进步……已经拿到不少奖品的王楷波,兴致越发高涨,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上一题刚答完,只见他稍作思索,就马上进入下一题的抢答,思维相当敏捷,每一次的回答都准确无误,对谜底解释起来也头头是道。记者凑近时发现,不知不觉中,王楷波和隔壁一名中年男子悄悄打起了擂台,两人的对答皆十分精彩,难分上下,围观的市民纷纷为两人的表现鼓掌喝彩。今年24岁的王楷波是一名在读大学生,家住邻近的东畔社区,从13岁开始便和灯谜结下不解之缘,至今11年来每年春节他都会参加本地或邻近乡里社区举办的各种灯谜会猜。“猜灯谜要根据汉字的特点去推敲,从它的音、词、义等方面进行拆解”,当记者问起猜灯谜的秘诀和技巧时,王楷波笑着回答。他说,汉语博大精深,是一座挖掘不完的历史宝库,自己对拆字十分感兴趣,在猜灯谜的过程中,也增长了许多知识。
“大年初一、初二,我们都会在本社区举办灯谜会猜,既活跃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谈到灯谜会猜,年近七旬的卢前社区灯谜小组负责人卢卓苏表情里流露出阵阵欣喜。素来有猜灯谜文化传统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卢前社区,每年的灯谜会猜已成约定俗成的惯例,每到灯谜会猜时,社区居民纷纷呼朋引伴,赶早前往,活动尚未开始,便已排起了长龙。卢卓苏告诉记者,社区的灯谜爱好者众多,每年面向群众的灯谜会猜内容均是取材于生活实际,融合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如果是晦涩难懂的语言,老百姓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只有通过简洁明了的话语才能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不仅如此,卢卓苏和整个灯谜小组的成员还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少村里的好人好事就蕴藏在他们所出的灯谜中,借助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地传递着正能量。看着社区的灯谜会猜受到群众的热捧,卢卓苏老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灯谜会猜不仅是佳节里的一项娱乐活动,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守护和继承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莺歌燕舞 欢乐不断
大年初一,随着夜色降临,揭东区曲溪街道路篦文化公园里灯火璀璨,鼓乐之声接连传来,来自路篦活力舞蹈队的女舞者开始了她们精彩的演出。
音乐缓缓响起,几名身穿鲜艳舞蹈服,腰系红色小鼓的舞者跳起了热辣的开场舞。喊着节拍,扭动腰肢,口中发出一声声呐喊,系着红丝巾的鼓槌被有力地挥舞着,全身心投入表演的她们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每个动作都完成得十分漂亮到位,犹如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将现场气氛充分调动起来。舞蹈还未结束,群众的掌声早已热烈地响起。
“好运来,祝你好运来,好运带来了喜和爱……”随后,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好运来》将现场气氛再次点燃。广场的中央,近百名舞者在舞蹈老师的带领下,跳起了整齐划一的广场舞。配合着激情的音乐,整个舞蹈队的队员们纷纷忘我地舞起来。据舞蹈老师林敏介绍,整支队伍由路篦村的妇女自发组成,其中既有七旬高龄的老阿姨,也有20来岁的年轻姑娘,老少其乐融融。
扇子舞、健身操……随着曲子转换,队员们的表演也在变换着,令人目不暇接。欢快喜庆的歌曲不绝于耳,舞者都跳得满身大汗。63岁的吴阿姨跳了几支舞后退下来休息,此时的她精神奕奕,容光焕发。“实在是太高兴了,有这么多人一起来跳舞,既锻炼身体,又活跃了节日气氛。”吴阿姨告诉记者,现在家里儿女工作稳定,自己一有空就到广场和大家一起跳舞锻炼,生活非常充实。谈起新年愿望,吴阿姨用最朴素的语言说:“知足常乐,平安是福。”在此起彼伏的音乐声中,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他们不停地为这里的表演加油喝彩。活动负责人吴俊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举办这些文化活动,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使村民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