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汕民俗“大餐”与市民同闹春

 

  ▲中山公园精彩文艺表演吸引大批观众驻足观看。

  春节假期,步行街人气高涨。

  俏布马“跃”出对马年的美好祝福,吉祥麒麟祈福致庆,花样跳绳展示“拿手好戏”——在中山公园举行的首届潮汕民俗文化展示周各项活动中,人气最旺、闹春气息最浓的可算是活跃于中心广场的潮汕民间广场艺术表演了。连续5天共10场的演出,将标旗锣鼓、旱地龙舟、龙鱼舞、麒麟舞、英歌舞、笛套音乐等在市区极少看到的民间艺术展现在市民面前,为市民献上了一道独具韵味的潮汕民俗大餐。

  此次加盟潮汕民间广场艺术表演的共有龙湖显达武艺团、潮阳海门和睦标旗锣鼓队、澄海凤翔银龙舞队、澄海麒麟舞队、汕头德华学校、潮阳和平旱地龙舟舞队、潮阳后溪英歌队、潮州振华龙狮舞团等队伍,从正月初一至初五,他们几乎是“连轴转”,不仅在广场献演,还绕着公园园道巡游,与市民“亲密接触”。

  演出队伍中,记者发现了两个“大家伙”——一青一红两条大型龙鱼,在鼓乐的衬托下,他们矫健舞动,摆出“双龙出海”、“龙戏珊瑚”、“并进争游”、“鱼跃龙门”等造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龙鱼的设计者蔡汉明先生告诉记者,这两条龙鱼9米多、高6米多,重100多斤,需要6名演员配合起舞。蔡先生说,龙是中华高贵象征,鱼则寓意“年年有余”,此次带来龙鱼舞,希望为大家献上美好的祝愿。

  龙鱼舞带来好兆头,布马舞则舞出“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的精气神。为迎接马年到来,龙湖显达武艺团利用原先富有浓厚潮汕民俗气息的布马舞,加上武术元素进行改编,创作了《策马奔腾贺新春》这个节目,并全部由学生演出。而来自潮阳的旱地龙舟,也让市民觉得无比新鲜:40多名表演者分别“穿”着龙头、龙身、龙尾,组成了一条“长龙”。据和平镇高丰社区孝思堂理事高修忠介绍,旱地龙舟表演在和平镇已有60余年,除了龙头和龙尾由年纪稍大的人负责之外,龙身全部由10来岁的青年男女担当。舞动起来,“龙舟”蜿蜒起伏,左右扭摆,时而像在平静的水面上嬉戏飘游,时而如在汹涌的波涛中追波逐浪,十分逼真。

  潮味浓郁的民间艺术表演,赢得了市民的热捧。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场表演开始前,围栏周围早早就聚集了许多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将舞台紧紧包围。当演出队伍巡游时,不少观众还一路追着队伍跑。他们高举着相机、手机,记录下表演的精彩瞬间。来自湛江的吴先生就用单反拍了不少,除了拍下表演场面,他还到后台拍了不少道具的照片。

  本报记者 杨可 实习生 蔡舒灵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李群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本土电影:D恋

潮汕故事剧:咸蒜头卖仔(第一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