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与会人员热议报告

 “报告体现了说实话、讲实效、出实招的好作风!”“凸显以民为本的理念!”昨天上午、下午,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与会人员分成9个小组,就市委书记陈茂辉在全会上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开展了热烈讨论。大家发言踊跃,集思广益,对汕头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提出真知灼见,透出他们对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抓住契合汕头实际的关键

  市委常委、汕头警备区政委胡世军认为,报告求真务实、创新发展,听了很受鼓舞、振奋人心。在去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遭受两次较大自然灾害影响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容易。汕头作为首批经济特区之一,跟其他特区相比,发展还存在差距。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追赶其他经济特区,追赶其他先进城市,决心大、信心足。报告提出的“六个优势”,比如战略平台、营商环境、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等,都抓住了汕头发展的关键。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魏淼新表示,报告全面、客观,直面问题,尤其是新型城镇化方面的措施和定位符合中央推进城镇化精神,提出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提升城乡空间布局和集聚功能等几项措施既符合上级要求,也切合汕头的实际,对指导下来的工作很有针对性,规划部门将按照这些要求做好全市规划管理工作。

  增强信心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讨论中,“抓落实”成为与会人员的共识。市政协主席郭大钦表示,目前我市新的战略平台已经搭建起来,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谋篇布局,项目不能只画在图上、写在规划里,应尽快推动落地。市发改局局长郑晓奇认为,今年是整个改革的开局之年,报告对新一年的工作部署把深化改革作为重头戏阐述,有新意更催人奋进。重点项目的推动需要落实领导跟踪,部门落实,各司其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促进项目落实才能提高经济发展,有蓝图还要重在落实。

  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认为,报告对今年我市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指示,潮阳区将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抓好重大项目的落地,除了已经竣工投产,现在还有超过200亿元的项目正抓紧筹备,同时促进加快园区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潮阳区内大交通基础设施,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市教育局局长黄晖阳表示,虽然去年我市GDP实现了10%的增长,但部分产业仍“蓄势待发”,接下来,我市应继续集聚正能量,认真经营,落实好省下达的各项工作,为建设美丽幸福汕头寻找新的“兴奋点”。

  重视发展环境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周镇松表示,报告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实事求是,既肯定了已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对今年的部署也符合实际。报告对汕头的发展环境进行了阐述,包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区域中心城市的各种配套设施等,这些都是汕头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周镇松认为,汕头要围绕中心城市的特质来打造,要重视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西区连通揭阳等地的道路,这些道路基础设施将较好地提高城市的聚集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如在行政审批等制度改革上有所创新,提高软硬环境,打造兼容开放、文明自信、守法有序的城市精神,用“硬件”吸引人,用“软件”留住人。

  说到发展环境,环境问题也值得重视。市环保局局长黄腾远表示,汕头的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韩江上游养殖业对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 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我市空气质量则出现了重度污染,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近期,我省制定“南粤水更清计划”,我市应抓住这一契机,配套完善治污体系,用长远的目光看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加大力度扶持产业做强做大

  不少与会人员都对报告提出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表示肯定。市地税局局长林达生表示,因为汕头的土地资源紧缺,所以这几年还是存在部分传统产业外迁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也要加大力度引导扶持培育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产业园区规范发展,把汕头的经济基础打得更牢。市外经贸局局长蔡佩侬也认为,海湾新区和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都是我市重要的改革创新平台,平台搭建起来后,就一定要有产业支撑,要规划建设好产业园,明晰定位,“筑巢引凤”,为新区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澄海区区长柯茂认为,全会报告中关于“汕头没有办法走依靠土地、资源支撑的粗放发展道路。”的表述非常符合汕头实际。以澄海为例,受人多地少因素制约,很难发展传统型工业。柯茂表示,虽然近年我市出台了总部经济等一些优惠政策,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做强做大,但在实际操作中具体落实和运用都比较难,企业得不到真正的优惠。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够加大力度出台实实在在的扶持措施,使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全会报告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内海湾和南澳丰富旅游资源,打造滨海旅游经济圈。”对此,市旅游局局长陈华佳表示,报告将旅游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顺应了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旅游要搞好一定要有项目,而项目落地需要好的社会经济环境”,陈华佳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够出台扶持政策,在城市公共服务、旅游宣传推介、交通配套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本报记者 杨可 陈静莹 李敏 李扬 郑梦婕 林馥盛 孙欣欣 郭媛 见习记者 翁夏 实习生 孙嘉翰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许少丽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K脯鸭(第一集)

潮汕搞笑短剧:酒鬼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