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作为经济特区,汕头如何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发扬敢闯敢冒的特区精神,推动振兴发展、跨越发展?在昨天的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分组讨论上,与会人员围绕《中共汕头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就我市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增创特区发展新优势展开热议。
改革必须动真格
保税区管委会党委书记、濠江区委书记林广华认为,汕头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发展条件比几年前好很多。下一步的关键是能不能把握改革契机,走在全省前列。“是不是动真格、改革能否落到实处,是今后汕头能否振兴发展的关键。”林广华认为,体制机制的创新,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从上往下改。
市经信局局长陈胜全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汕头发展,关键还是在于落实。首先各部门必须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还要下定决心,破除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打造改革创新战略平台
打造改革创新的战略平台,是分组讨论中大家频繁提到的话题。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泽生认为,深圳有前海,珠海有横琴,汕头靠什么跟其他城市竞争?现在,汕头把推动海湾新区建设作为一个新的战略发展平台,全市就要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为实现全会提出的目标共同努力。
市社科联主席马灿龙认为,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打造好改革创新的战略平台,通过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使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加快汕头发展,再创特区新优势。
“海湾新区和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是我市重要的改革创新平台。我市强力推进,成效明显。”龙湖区委书记黄建固表示,东海岸新城、珠港新城、粤东物流新城等均位于龙湖区,作为特区的发祥地,龙湖区将发挥创新精神,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大胆改革创新,全力支持海湾新区的建设,确保重大平台早日发挥作用。
运用特区立法权助力改革
潮南区委书记陈武南认为,要充分发挥特区优势,擦亮特区招牌,发挥特区立法权作用助力改革。立法可以为发展创新“保驾护航”,如果特区立法权用得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市法制局局长孙良胜认为,首先,汕头特别要注重在重点领域和配套环节的立法,如海湾新区的特定条例、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问题等,都也可以进行探索制定,解决一些发展中的存在问题。要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作用,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以及政府各部门在立法中的基础作用。其次,要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为全市深化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市国资委主任郑木旺对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报告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能放的放给市场,该管的要管好,这一点提得很到位。报告还对国资未来发展改革规划提出了纲领性要求,提出了要打造3个资产达百亿元以上大型企业集团。对此,他表示,依靠大企业融资来支撑民生民安建设,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明晰企业资产,将政府和企业的公共资源,把闲置、可经营的资产整合起来,增加资本量。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建立新体制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化管理来打造,增加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让大企业放手去干,减少干预。
创新文化发展机制
汕头文艺学校、戏曲学校校长林锦杭认为,此次全会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十分突出。汕头要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文化发展的软硬件建设缺一不可,除了建设高水平、地标性的文化场馆外,还要把零散的文化资源集中起来,使其发挥集聚效应,要出台得力的扶持措施,推动文化人才建设和文化精品建设。
汕头卫校、市职工医专学校校长张亮认为,目前潮汕地区护理人才需求十分巨大,但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本地没有接受大专教育的机会,建议推动汕潮揭职校合作机制,让三市的卫校形成联合体,建设高等卫校,满足本土医院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打造服务型政府
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陈伟波对建设服务型政府表达了看法。他认为,要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着力构建综合政务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在这方面,我市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大厅和12345语音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综合政务服务体系。下来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更加有效地推动这项工作,利用好已有载体,把资源汇集起来,通过电子政务的手段使办公更加规范化、法治化,效率更高。
潮南区委书记陈武南认为,汕头要发展,一定要凝心聚力,充分调动并真正发挥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摒弃办事程序繁杂、工作效率低、吃拿卡要的不良作风。
市社科联主席马灿龙认为,汕头的全面深化改革,要在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上有所突破,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这不仅有利于招商引资,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本报记者 郑梦婕、李敏、林馥盛、孙欣欣、杨可、陈静莹、李扬 实习生 魏、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