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辉书记指出,对于今年省委确定的13项改革重点任务,各相关部门要正确领会精神,积极主动配合,扎实贯彻落实,保证同步推进,绝不能落后于省。同时,我们还要用好特区的试验权和立法权,在一些事关汕头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争取走在全省前面。
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增创战略平台建设新优势
要在政策体系上先行先试,加强用地用海、财税制度、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创新,探索建设华侨银行、华侨资产管理中心、自由贸易区和中华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扩大对台合作交流。在科学规划上先行先试,按照“特”“侨”“港”“数”“绿”的要求,加快产业发展、区域建设用海、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以科学前瞻的规划设计引领全市规划更上水平。在管理体制上先行先试,针对海湾新区跨三区一县的实际,创新新区管理体制,在全市率先实施负面清单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探索富有活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发挥市场决定作用 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
注重发挥法治作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营商法规体系,完善执法程序,实现由依靠“政策洼地”吸引向“环境高地”吸引的转变。
激发内生动力 增创创新驱动新优势
构建市场化的科技创新驱动机制,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引 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强化科技中介组织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行业性和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加快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展示、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和专利信息数据库。
打好“侨牌”“台球” 增创特区开放新优势
抓住中央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机遇,把汕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要地区的作用发挥出来,进一步挖掘我市与东盟地区的外经贸潜力。积极实施“反哺工程”,加强粤台经贸合作,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三大招商重点,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支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并购国外有核心技术和营销网络的中小企业,加强资源能源开发合作。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 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
要打造产业发展的载体,加快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东部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点园区,整合园区资源,推进园区二次开发,规划建设可降解环保材料产业基地等一批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创新园区运作方式,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开展园区建设运营,通过推动土地资本、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三资融合”,为集聚高端产业、吸引创新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新路。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增创统筹城乡新优势
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失地农民的工作、生活保障体系,破解征地难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优化提升城乡空间布局和集聚功能,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处理好新城区和老城区的衔接、兼容和相生关系;优化各区主城区和中心镇的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推进农村人口和特色产业向中心镇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