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话:社会在发展,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也有人问,纯正的潮汕年味要到哪里去找?其实,在汕头,只要你留心观察,春节临近年味已渐浓。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到基层,探寻最地道的潮汕年味。今起推出《新春走基层——寻找年味》栏目,敬请读者垂注。
本报讯 记者陈史摄影报道:一阵阵热闹的潮汕锣鼓声,划破了原本宁静的夜空。一条口喷焰火的大青龙,随着引舞龙灯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冲,如入海破浪,蜿蜒腾挪,引来众多群众围观、喝彩。爱热闹的小孩跟随着大青龙奔跑着、欢呼着……一股浓浓的年味弥漫开来。
这是昨晚澄海区龙田居委舞龙队正在为春节巡游而进行的排练(见图)。
夜深了,排练的人群渐渐散去,几位主要负责人还在探讨排练中出现的问题,对大青龙“咬尾”、“盘柱”、“翻肚”等动作提出修改意见,说到精彩处,还起身比划马步。
“马年到了,我们龙田要来个‘龙腾马跃’!”龙田姚氏族长姚楫妹对记者说。马年正月初一、十六两天,龙田居委将举行盛大的文艺巡游,届时,还有18匹布马与大青龙一起,组成一个独特的动物舞蹈表演队伍,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说起龙田这条大青龙的由来,姚楫妹告诉记者:“这还得感谢西门居委的无私帮助。”二年前的龙年,龙田向西门居委中兴园借来了舞龙队,召集村里的青年在西门动物舞蹈艺人的指导下学习舞龙。后来,龙田居委利用竹、纸、木片等材料,花了半年时间制作了一条大青龙,建立起舞龙队,并请来了西门永和园艺人指导村里的锣鼓队。
记者眼前的这条大青龙长达40多米,恢弘大气,浑身布满青色的鳞片,两只大眼睛由LED灯构成,夜晚时变幻着光芒。大青龙舞动时需16条汉子操作,另外还需数十人随时顶上替换。舞龙是一项技术活。如何让这16人的动作协调统一,将龙的精气神在舞动中展现?姚楫妹告诉记者,他们从蛇年农历十月开始,已经召集了村里的青壮年舞龙队进行排练,近段时间里,更是进行密集的排练。
其实,龙田的舞龙队只是我市城乡年味渐浓的一个缩影。在我市各地乡村,春节至元宵期间进行文艺巡游有着悠久的传统,目前,各乡各里的文艺巡游队伍正在抓紧排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