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市政协委员呼吁重建成艺术场馆

市政协委员调研“大同戏院”。

  本报讯(记者 方晓F)中山公园靠近市博物馆一隅,有一处挂着“大同电影院”招牌的建筑。大门紧闭,蔓藤植物爬满了这栋房屋的外墙,使这处建筑平添了一丝神秘之感。日前,记者跟随市政协文史委委员走访了这处老建筑,了解到这里前身是民国时期汕头埠最具影响的综合性娱乐场所——“大同戏院”,但如今已荒废破落。有政协委员提议,重新修缮此处建筑,将其开辟为美术馆或其他艺术场馆,使其与忠烈祠、市博物馆组成我市一处新的文化地标。

  戏种繁多票价低廉,曾是汕头埠文化娱乐中心

  说起“大同戏院”,老一辈的汕头人几乎无人不晓,“大同做戏天就知”更是汕头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

  根据《汕头市志》中记载:“大同戏院位于中山公园西北侧,原名大同游戏场,是公园电影院的前身。大同戏院建成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中山公园以收地租形式租给私人经营。”然而,也有学者提出,民间有“未有公园先有大同”的说法,则是说1928年公园正式开放之前,“大同戏院”已经营业,创造经济效益支持公园建设。

  记者从潮汕文化研究学者曾旭波撰写的文章《大同游戏场那些事》中了解到,“大同戏院”创办之后,由于场地宽敞,很快成为汕头埠唯一一处可资利用的大型娱乐场所。除了各界游艺大会租用,还常月聘演各种戏剧。如上海越剧(新金戏团)、惠州大戏、潮剧、广州戏,此外还有电影、话剧、幻术等等。据了解,大同戏院起初搭有3个篷棚,设备比较简陋,以演戏剧为主,并有曲艺、杂耍、游戏、桌球等娱乐项目。曾有八台戏剧同时演出,因属露天游艺场,故有“大同做戏天就知,锣鼓一响雨就来”的民谚。

  据曾旭波介绍,较为低廉的门票价格是“大同戏院”吸引民众的重要一招,这一招也因此使之成为汕头埠乃至潮汕知名的文化娱乐中心。如在上世纪30年代的潮剧演出,由于大同是篷棚戏台露天座位,为了满足更多中低阶层的观众看戏,大同除了卖有座位的坐票,还卖没有座位的站票。有座位的每票4毫,没有座位的2毫。

  关闭十多年渐破落,大同看戏成为“老汕头”记忆

  1968年一场“7·28”台风,严重损坏了竹棚搭建起来的“大同戏院”,后来政府部门在中山公园里重建戏院,后来又办成电影院。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同电影院”长期空座,经营者严重亏损,无奈之下只能关闭电影院,这栋房子也成为了公园的仓库。

  十多年过去了,长期关闭的“大同戏院”日渐破落,到大同看戏也成为许多“老汕头”的文化记忆。年近六旬的林女士告诉记者,年轻的时候她和家人住在永华街,那时候单位时不时会发票,她就约上好友一起去看戏。“一晃三四十年过去了,现在老朋友聚会还经常怀念那时露天看戏的情景,特别难忘。”

  在与市博物馆一墙之隔、挂着“大同电影院”招牌的这栋房屋前,记者看到,房子外墙爬满了蔓藤植物,缠绕的老藤、星星点点的叶子,犹如给老房子披上了独特的外衣,使这座充满故事的老建筑越发神秘,引人探究。透过玻璃大门,可以看到里间堆放着杂物。房子周边也摆放着建筑材料,甚至有人在附近晾晒衣物。

  修缮建成艺术场馆,政协委员建议尽快恢复利用

  眼下,汕头正朝着创建文化强市的目标积极迈进,这样一处建筑怎能就此闲置、任其荒废?参与调研的市政协文史委委员提议应当尽快恢复这处建筑的功能。

  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黄羡章建议,应当根据目前我市文化建设的需要,将这里修缮后开辟为美术馆或其他艺术场馆,使其成为博物馆群体的一个部分,与周边的忠烈祠、市博物馆形成汕头市一处文化新地标。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李津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共同点

潮汕爆笑短剧:疑难杂症-2010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