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邓丹丹 实习生 谢岸宇摄影报道)近日,省疾控中心在开展全省活禽市场环境禽流感病毒污染监测中,首次在汕头市场环境标本中检出H7N9禽流感核酸阳性。省疾控中心共采集我市金平、龙湖区4个市场99份标本,监测结果显示:金平区龙北市场采集的34份市场环境标本中,发现8份标本禽流感病毒(H7N9)核酸阳性。
1月7日上午,接到省疾控中心的报告后,我市随即对全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紧急部署。1月7日,市工商局组织对龙湖、金平和濠江区部分活禽经营市场进行检查。金平区政府紧急通知龙北市场所有活禽档口从1月8日至10日休市3天,由区工商、经信部门落实对该市场进行全面清洁消毒。目前,该市场已按要求对场内的11户活禽经营户进行休市和清洁消毒工作。1月8日上午,市农业局组织对市中心城区的重点市场进行检查监督,并在金平区1个家禽中转站和2个综合市场抽取家禽血清样品开展禽流感病毒检测。目前所有抽检样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1月8日上午,市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龙北市场11户活禽经营户的12名从业人员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和健康告知,并对其实施为期一周的医学观察。同时,指导该市场物业管理人员对市场进行清洁和重点部位消毒灭菌。目前,12名从业人员身体状况良好;全市也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此外,我市指定了市中心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各区县人民医院等11家医院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其中4家市三级综合医院负责收治重症病例。近期,各定点收治医院按全市统一的部署,加强了人员培训,做好传染病隔离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的预备,加强对疑似患者筛查,全面进入应急状态。同时,紧急调拨2500盒达菲下发到市级医院和各区县储备使用。
下一步,我市将切实抓好活禽交易市场管理,严格落实 “一天一清洗、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制度。并根据我市防控工作需要,于近期组织全市的活禽交易市场统一休市一天,全面做好清洁消毒。
龙北市场走访—— 活禽档休市 卤鹅鸭照卖 本报讯(记者 邓丹丹 实习生 谢岸宇)昨天上午,记者走访金平区龙北市场时发现,市场内及周边都没有活禽销售,各活禽经营摊档正休市整顿,一些经营户则担忧近期可能会生意惨淡。
昨天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龙北市场走访,有菜贩听闻记者要找活禽摊档便连连摆手:“今天活的鸡鸭鹅都没得卖啊!”果然,在市场内及周边记者都没有发现有活禽销售,但卤制的鸡、鸭、鹅销售照常,在不少显眼处的墙面上,记者看到张贴着有关加强防控禽流感工作的紧急通知,提醒活禽经营户加强清洁卫生及防护工作。市场内售卖蔬菜、海鲜以及猪牛肉的摊档依然灯火通明、人气鼎盛,但几家活禽摊档却十分冷清,没有营业,地面及鸡笼被清扫得很干净。
在市场内北侧一家活禽摊档内,档主林叔正戴着手套清理空荡荡的鸡笼,他告诉记者,已经好多天没有进货了,以前关养鸡鸭的笼子现在都空着,市场通知8至10日休市3天,他闲着无事可干便自己动手把笼子彻底清理一遍并涂上新油漆,他希望重新开市后摊档能以更加整洁的面貌迎接顾客。林叔说,只要科学预防,他认为H7N9禽流感并不可怕,现在他更担心的是生意受影响。据介绍,以前他的活禽摊档平均每天要卖将近20只鸡,一些餐馆酒店每隔一两天也会来进一次货,最近一段时间他的活鸡销量每天不足10只,销量大减。
部分市民“谈禽色变”,专家表示:H7N9禽流感可防可控 本报讯(记者 邓丹丹 实习生 谢岸宇)记者昨日在龙北市场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其中不少人表示因为担心感染H7N9禽流感,近期不敢再购买活禽。专家则建议,如果市民想吃禽肉,可选择更为安全的冰鲜产品。
正值年底,本是家禽市场的销售旺季,记者采访中却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受访市民表示近期不会再买活禽,一些市民甚至“谈禽色变”。正在市场买菜的陈姨说,近几天来她都不敢买活的鸡鸭鹅,转而购买猪肉、牛肉或者海鲜来代替,她说,即使不吃禽肉,也有很多其他食材可以选择,对老百姓生活影响不大。也有个别市民表示“想吃就会买”,认为应理性看待禽流感。
有关专家提醒市民,人感染H7N9禽流感可防可控,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具有人间传播能力。另外,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来源。因此,专家呼吁市民改变喜食活禽的习惯,提倡消费更为安全的冰鲜禽肉产品。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尤其是病(死)禽;若曾接触,需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应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加工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食用禽鸟类的蛋和肉要煮熟。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