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5年的申遗,曾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珠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在成功跻身国际舞台的同时,这台存在了1800多年的“世界最古老的计算机”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记者近日进行了一番调查。
算盘已被计算机取代
今年77高龄的辛女士从事会计行业已有近半辈子,她深情地回忆着当年工作时的场景:“当时在办公室做账、做报表全是用珠算,听着珠子嘀嗒嘀嗒的声音,越算越有劲。”辛女士是当时公司的业务骨干,后来公司来了几个小年轻,刚来时还经常向辛女士讨教珠算方面的问题,但后来也开始用起了计算机,“有时候我们还比赛,用珠算算有时候还快过计算机,可到我退休那会儿,公司里几乎没人再用珠算了。”
在华坞路小学任教数学的胡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小学的课程里虽然还有保留珠算部分,但也只有极少的篇幅,只是单纯地教会学生如何看懂算盘上的数,并没有深入的学习。
记者走访了学校周边的文具店,问及有没有算盘出售时,经营者才从积压在货品底部的箱子里翻出一个。经营者表示,虽然珠算申遗成功,但半个多月来算盘的销售状况并没有多大变化,极少有人问津。
市内一药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十多年前在药店抓药时还有用算盘珠算,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原先的算盘珠算已被计算机取代了。
“老珠算”如何走出新路子
随着计算机及计算器的全面普及,珠算这种流传近2000年的古老的算术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的教学模式和办公环境,这是珠算与现代人渐行渐远的最主要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辛女士一样对珠算抱有留恋之情的人仍不在少数。网友“小隆包”表示,“珠算是老祖宗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更融入了浓浓的中国情。如何将珠算更好的传承下去,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也是作为中华儿女的义务。”
事实上,珠算的功能并不仅仅是用珠子运算。有研究表明,珠算对儿童智力开发、老年痴呆症预防、身体康复训练有着特殊的功效。如此看来,珠算非但不会与时代脱节,反而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这或许可以成为“老珠算”的“新路子”。
见习记者 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