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翁夏)“什么时候人类可以去月球生活?”“月球为什么可以反射太阳光?”“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保温保暖?”科学之光点燃青少年心中梦想。“科学家走进校园讲科学”活动由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市公益基金会、广东快畅智能机器人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汕头市快畅计算机有限公司承办,于2013年12月24日起连续5天在我市东厦中学、汕头一中、丹霞小学等十几个学校开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张厚英、中国科学院地址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温高压地球动力学开放实验室主任白武明、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陈贺能为市区以及南澳县8000多名学生分别作了《地震、火山和活动的地球》、《嫦娥探月、神州华彩——载人航天应用纪实》、《科技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等多个主题的精彩科普报告。
“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中科院关于《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内容深化和举措,该计划由“科学家走进校园讲科学”、“走进科学营、探秘中科院”、“ 科技教师培训”、“创新课题研究”、“科技创新与创造发明培训”、“科技创新团队协作能力”等六个板块组成。通过邀请中科院老专家进校园、选拔青少年访科院等形式,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科学家们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学生及学校教师的热烈欢迎,他们用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向同学们阐述了科学知识,让青少年们体验到科学的奥秘,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对科学知识的无限渴望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校真正成为了欢乐的知识海洋。一名“有备而来”的学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在专家面前提出大胆设想:恐龙并不是灭绝了,而是跟人类一样进化了,它以另一种形态存在着。报告会结束后,同学们围着各位科学家久久不愿离开,纷纷拿出笔记本请科学家们签名留念。一名东厦小学的女生送给了张厚英教授一盒糖果,一名金珠小学的女生将自己亲手雕刻着陈贺能教授名字的印章送给了老专家。小小的礼物寄托着对科学家崇高的敬意,幼小的心灵憧憬着对科学无限的渴望!
市公益基金会会长张泽华表示,未来的时代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创新汕头更需要创新人才,而培养科技人才要重视对青少年的引导。公益除了慈善以外,还有科技公益、文化公益等丰富内涵。市公益基金会将致力为我市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理念,培养科学创新能力搭建平台,使我市的青少年有机会走近科学家,接受日新月异的科学指导。
据了解,有关部门和市公益基金会等单位将在新的一年继续开展第二批“科学家走进校园讲科学”活动,并启动100名小发明家——未来科学家培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