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系列报道・家在外马(六)这里的夜晚静悄悄

  晚上九点多钟,外马路西段已显得异常冷清。

  偶尔的一片霓虹在这里显得特别显眼。

  外马路东段一百多米的路面食摊云集。

  医院旁边撑得老大的日杂摊。

  外马片,这里的夜晚静悄悄。

  夜晚,和遍街食摊、车水马龙的中山路相比,外马路片区总体上显得格外的静谧,冬日的夜晚,走在空荡荡的外马路上,总会感到寒意浓浓。不过,记者走访发现,在静谧的“神秘面纱”下面,外马路的夜晚也有其奇趣的现象:这里的人气不仅一头热一头冷呈现“东热西冷”的特点,而且季节性特别明显,凸现明显的“冬冷夏热”。

  冬日夜晚的外马路街头,冷风阵阵直往人脖子里钻,街上的行人都裹紧大衣加快了步伐。特别是每天晚上10时以后,街路上过往车辆、人流明显减少,路旁的沿街商铺也大多关门打烊,空荡荡的马路显得更加寒意浓浓。大风吹卷起的薄膜袋、纸屑等杂物堆积在路口的交汇处,不时打着旋儿……

  外马路以汕樟路为界,入夜后外马路与汕樟路交界以东一片热闹,但以西路段却是静悄悄的,尤其是越往西走会让人越感冷清,仿佛身处僻静的村庄,到处一片静谧,“东热西冷”现象十分明显。

  “外马路白天人气都相对冷清,更不要说是晚上了,深夜迈出家门连要吃一碗点心都不方便。”外马路40号楼上住户李先生感慨地说。记者观察到,夜晚的外马路确实很“清淡”,所有的夜宵摊几乎都集中到了东端的外马路尾一百多米的路段上,其余路段则鲜见有夜宵摊档。可以说只有外马路尾才真正有了点夜市的味道。在市教育局招待所到聿怀中学门前路段,如今这里晚上已成了远近闻名的一处“饮食角”,沿街摆放的卖@面的、烧饼的、烧烤的、肠粉等等,生意从晚上9时许持续到凌晨时分,十分红火。过往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行驶,以免刮碰上这些临时“路障”。所以,家住外马路的居民晚上要吃宵夜的话,要不就是到外马路尾,要不就得到中山路。

  外马路段除了“西冷东热”常态景观外,还呈现“冬冷夏热”两极分化的季节性特点。“冬冷”就是冬季基本清冷,“夏热”就是指外马路中段两家知名烧烤摊档引发的“热效应”:一家是临街铺面改造的“红房子”烧烤,一家就是流动的“阿喜烧烤”。每年夏天,这两家烧烤摊档凝聚了不少人气,不少东区市民就是冲着烧烤摊的名气觅食而来的。据称一段时间由于有关部门的整治,流动烧烤摊需到深夜10时后才“现身”开张,但食客们不顾夜色已深,依然“半夜出动”前往捧场,成了外马路上一道奇特街景。

  冬天夜幕下,除了路过的汽车疾驰声或是都市晚归者的匆匆脚步外,外马路尤其是西段大多数时段都显得宁静,这条创建于1924年、曾经繁华过的城市西部“大动脉”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正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报记者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林敏秦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大笑西游之第三部:大闹莲花洞

潮汕搞笑短剧:抓壮丁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