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家在外马(三]“文化味书卷气”香溢“老外马”

  藏于外马三小围墙内的百年学堂。

汕头开埠陈列馆展示着汕头百载商埠历史文化。

  图书馆旧址前这座雕塑“启明”曾经是外马路的地标。

  核心提示

  走在外马路,会发现这条马路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格调”——很有文化。

  这里,最醒目最漂亮的建筑物是学校、书店和纪念馆,在两公里多的的道路中,分布着外二、外三、外四、市二中、聿怀中学5所在汕头叫得响的学校,有东征军纪念馆、侨批文物馆、开埠文化陈列馆,还有新华书店、新华书廊……一股浓郁的“书卷味”和文化气息,赋予了外马路独特的气质,而坐拥如此丰富文化教育资源的外马路居民,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受惠者。

 

  外马“奴仔”走出家门上名校

  汕头各领域的佼佼者很多“出身”外马路的中小学

  提起孩子入学问题,相信不少为人父母者都有切肤之痛,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入学或者拥有优质学位不得不东走西奔,但家住外马路,孩子入学却让家长省心,无须担心孩子“无书读”,而且孩子们就读的还都是名校。更令家长们宽心的是他们每天的接送任务也普遍比东区学校的家长要轻松得多。

  “外马路是汕头早期的成熟社区,当时沿路居民区密集,机关企事业单位众多,所以学校规划分布十分合理,片区居民适龄儿童入学非常方便”,家住新华苑的退休赋闲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家住外马路,而且又是教育工作者,所以张老师对外马路的教育资源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张老师介绍,外马路教育资源配置丰富,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都一应俱全,而且还不乏名校。

  目前的外马路,有知名的外马二小、外马三小、外马四小、第二中学、聿怀中学等中小学校,实验小学原来也位于外马路(原址现为市中心医院行政楼,学校已搬迁到东区丰泽庄),昔日每天上下学时段,接送孩子的家长大军蔚为壮观。外马路还曾经存在两所闻名汕头的幼儿园,不过如今也都已消失。这些名号响亮的中小学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现在活跃在我市机关、教育、卫生、商业等各大领域的“中坚力量”中,就有不少人“出身”外马路的诸多校园。

  “家门口就是名校,女儿报名读书十分方便,用不着‘走后门’争学位”,谈起孩子入读外马三小这所“名校”,家住升达苑的陈女士觉得当初孩子入学很简单,只是到学校报名就OK了,这确实是东区居民难以比拟的“教育优势”。陈女士称,外马路片区居民子女“入学易”,首先是外马路配套的学校多,还有就是居民东迁人口减少,每年入学的适龄儿童数量少,学位宽裕,自然入学轻松。

  因为学校就在住宅附近,不少家长都是步行接送孩子,或是干脆让孩子自行上下学,所以上下学高峰时段外马路数所小学门口都没有堵塞交通的“接送军团”,不复当年“接送大军”的壮观景象,这也是外马路住户舒心享受教育资源的优势所在。

 

  一路漫步一路“叹”历史

  多家纪念馆沿途分布,展现汕头深厚积淀

  漫步外马路,可以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博气息”,沿路主题纪念馆之多,恐怕在全市的马路中无出其右。这些屡创“第一”、或缅怀先烈或展现潮汕传统文化的纪念馆,浓缩了汕头的一段段历史。外马路成了汕头的特殊文化名片,讲述着汕头的前世今生。

  外马路207号的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楼群掩映在婆娑的绿荫丛中,走进大门,两座二层红色小洋楼就展现眼前,一股庄严凝重的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该楼舍建于1924年,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但拱圆形铁艺窗花、木制的门窗及百叶窗等仍保持完好,古朴大气,无不透露强烈的欧式建筑风格。东征军纪念馆1996年5月成立,是汕头市第一个革命史专题馆,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马路18号的侨批文物馆和外马路、永平路交界的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则互相关联,通过精心收集的文物展现汕头的开埠历史和潮汕的侨批历史。开埠文化陈列馆浓缩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历程;侨批文物馆则是全国第一个侨批文物馆。

  东征军纪念馆、侨批文物馆和开埠文化陈列馆都成了汕头历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近年来专程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特别是一些来汕的旅游团都必到“侨批馆”和“开埠馆”,他们都盛赞汕头的文博事业走在国内前列。

  不经意间,外马路成了汕头的一条“文化路”,传播着源远流长的潮汕文化。

 

  想买书,饭后散步全到手

  书店密集给外马路的读书人提供极大便利

  “书卷味”甚浓的外马路沿街分布着老牌的新华书店以及衍生出来的新华书廊、文体教培机构,浓郁墨香味让外马路更富于内涵。家住外马路的居民想买书看书格外方便,只需步行片刻就有一家家书店,放眼汕头,哪里有这样的便利?

  位于市政府对面的市图书馆虽然现在已搬迁,但老馆门前处那座石雕“启明”,相信在不少汕头市民,尤其是图书馆的读者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新华书店、新华书廊也是外马路文化味横溢的标志之一,每天放学时段或是双休日,总能看到身穿校服的“书虫”们在书海中辛勤“采蜜”。据新华书廊中一家书店经营者介绍,每年开学季节,这处以经营教辅书闻名的汕头“书角”便会迎来生意高峰期,书店工作人员会为拿着“购书单”的学生“依方抓药”,场面十分热闹。

  外马路众多学校和书店所蕴藏的消费群体也引起了商家的关注,记者在走访中看见学校和书店周边都有不少文体用品商店和教培机构,名目繁多的科目辅导或是琴棋书画培训夺人眼球,商家促销手段迭出,频伸“橄榄枝”招引“小上帝”们。

  走在冬日暖洋洋的外马路面上,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书店、学校等一一迎面而来,连接汕头过去,培育城市新一代主人的外马路精神抖擞,散发出沁人心脾的书香味……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许少丽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西游记(第三集)

潮汕故事剧:K脯鸭(第二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