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辣妹子”潮南山村任教20年

盛春丽下课后辅导学生

  编前话 生活的各个角落里,每天都上演着喜怒哀乐,普通人身上闪耀的是最真实的人性光辉。关注老百姓的闪光点,记录老百姓的新鲜事和最朴素的心声,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汕头因你更美丽——百个草根人物故事》,记录你我他最真实的生命旅程,融入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让今天的新闻成为明日可铭记的历史。

  汽车驶在崎岖的山路上,一个弯绕着一个弯艰难地爬上山,大风卷起的黄沙使窗玻璃一片迷蒙,几乎看不见前路,迎面还不时与驶来的载沙泥头车相会,几乎擦身而过。连“身经百战”的司机小罗也禁不住对记者说“太险了”,在这样的山路上狂奔二三十公里,记者终于来到位于革命老区大南山麓的潮南胪岗镇五丰村。

  在全村矮小的石头房子映衬下,一栋五星红旗招展的两层楼建筑格外显眼,这就是记者要找的胪岗镇五丰小学。站在面前的盛春丽老师,中等个儿,皮肤微黑,脸上的“沟沟壑壑”盛满了憨厚的笑,一口五丰村当地的土话,已经让人辨别不出她曾经是湖南永州来的“辣妹子”,而更像当地土生土长的中年人。去年,扎根老区山区任教20年的盛春丽老师被评为“广东山村优秀教师”。

  上世纪90年代,盛春丽从老家出来,到广州做小生意,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结婚后,老公带着盛春丽回家乡胪岗镇五丰村看望家里人。刚好,五丰小学的校长来家里串门,一心要给学校招老师的校长动员盛春丽留下来任教。连着上门劝说几次,盛春丽心动了。当她来到学校,看到学生一双双淳朴的眼睛,她终于决定留下来了。1992年9月,盛春丽成了五丰小学的民办教师。

  五丰村是广东省有名的贫困村,海拔高,种植果树只开花不结果,山上野猪多,农作物一种上就被拱坏。土里无法“刨食”,农民只能去干些山活维持生计。盛春丽任教的前5年,村里还没有通电,晚上只能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和备考。小学校舍就是村里盖着瓦片的老房子,有时候下雨教室漏水,盛春丽要叫学生们搬着课桌椅挪到没有漏水的角落里继续上课。

  那段时间,盛春丽犹豫过,广州做小生意虽然也辛苦,但大城市毕竟条件好自由自在,窝在这样的小山村里,领着每月仅有的100多元民办教师工资究竟有什么好。

  但一想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她的心就软了。生活条件艰苦,但最艰苦的是“水土不服”语言不通,一开始盛春丽根本吃不惯五丰村当地的饭菜,清淡的粥更是难以下咽,久而久之她忍下来了,现在她早已不再吃辣。走上讲台的第一课,让从未当过老师的盛春丽腿肚子发软,孩子们听不懂她的话,只有初中文凭的她也是“心里打鼓”。幸好一开始教的是三年级的图画课,在涂涂画画中也就应付过去了。

  但既然要教,就要教好。盛春丽性子中“辣妹子”的劲使出来了,她跟学生学会了讲当地话。多少个夜晚,在煤油灯下,她读书到深夜,通过了中师的函授学历,并在1999年通过了民办教师转正的考试,工资也逐步得到了提升。从1998年到2011年,她有4个年度被评为镇“优秀教师”。

  2003年,村里通过校舍改造,五丰小学终于告别了老旧危房,搬进了新校舍。作为村里唯一一所小学,盛春丽和其他老师一样,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周上课19节,除了教五、六年级的数学外,还要教一年级的识字、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图画课,就在1个多月前,她才刚刚做了子宫肌瘤的微创手术,术后第四天就回到了课堂上。她说:“没有办法啊,别的老师课也多,根本没办法放长假”,她告诉记者,那段时间,除了上课外,她累得连话都不愿意多说。

  为了让山村的孩子乐意学数学,盛春丽钻研出了自己的土办法,上课不仅用口说、粉笔写,还“比手画脚”,用废弃的纸盒、塑料瓶子等做教具,让孩子们在生动的比划中学会了抽象的几何算术。教学之余,盛春丽还撰写发表了论文《怎么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受到了镇教育组表彰。2010年参加镇性数学优质课评比获得二等奖。

  最让盛春丽欣慰的是,近年来她教过的学生有十几个已经考上了大学,很多也长大成人在外工作。过年的时候,她教过的学生会来看望她,七嘴八舌地告诉老师读书和工作的近况,这个时候是她最幸福的时刻。盛春丽说:“作为一个山村教师,自己的贡献其实是很小的,但看到年轻人有好的前程,心里就很高兴!”

  本报记者 曾漫路 摄影报道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责任编辑:黄幼华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中国高校首部潮汕话电影:FOURS

大笑西游之第三部:大闹莲花洞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