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菊香正浓。在龙湖区新溪镇上头合村里,农户正利用自留地栽种杭白菊。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年逾七旬的谢伯坚持种植杭白菊,从杭州选种到独自培植,他对杭白菊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下午3点左右,上头合村的一处农田里,年过七旬的谢伯正与妻子在自家的农田里采摘杭白菊。虽然种植的面积不大,但几分农田里盛放着洁白的杭白菊,走近就能闻到一阵阵菊花的清香。皮肤黝黑的谢伯光着双脚,戴着一顶草帽站在菊花地里,只见他一手抱着塑料桶,一手灵巧地上下翻飞,一朵朵杭白菊就被摘进桶中。谢伯说,采摘杭白菊的时间一般都是选择在午后12点到16点,主要是考虑这时的杭白菊花较为干燥,采摘后的菊花不会变味。由于遭受今年台风“天兔”的影响,田里的杭白菊都遭受一定的损失。不过,像他们夫妻俩每天还能够采摘十几斤到附近的菜市场售卖,每市斤能够卖到5元左右。因为杭白菊有清热解毒、清肺明目的功效,特别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我种植杭白菊至今已有50多年了!”谢伯告诉记者,他十几岁就开始种植杭白菊了。1958年,当时新溪的公社从杭州引进了一批杭白菊,经过培植之后,就交给本地农民种植。曾是村里大队长的谢伯为了带领村民种植杭白菊,学历不高的他潜心专研种植技术,如今谈起杭白菊的种植他可是头头是道。谢伯介绍称,每年采摘完之后,他就会在全部植株内选择花朵饱满的进行培植,待到来年大暑过后就可以下地进行栽种。
虽然现在子女们都出外打工,家中的农田只有谢伯夫妻打理,加上种植淮山等其他农作物,生活还算过得去,但是他一直坚持种植杭白菊。谢伯笑着说,当年因为有国家的好政策才让他们能够过上好日子,自己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将种植杭白菊的方式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李德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