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2万件珍贵历史契证惊艳亮相

 

 本报讯(记者肖彤兰 摄影报道)经过5年时间的归集整理和修复活化,近日,由市房地产档案馆馆藏的2万件珍贵历史契证,在该馆举行的省特级档案馆复评会上惊艳亮相,引来一片赞誉。一张张泛黄的地契、房契,从模糊的字迹、斑驳的纸面中透露着沧桑岁月的痕迹,串起了一段长达255年的汕头房地产交易史,承载着多少汕头人的家族荣辱、悲欢离合的故事。

  成立于1998年的汕头市房地产档案馆,其前身为市国土房产档案室。据统计,目前,该馆现藏各类土地房屋登记档案、用地审批档案资料超过162万件(册),是粤东地区馆藏规模最大的房地产专业档案馆。记者采访了解到,自2009年开始,在汕头市国土资源局的支持下,该馆集中全馆最优秀的馆务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着手对2万件珍贵历史契证档案,进行全面的归集、整理、修复并同步数字化,使这批数量巨大的珍贵历史契证,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记者日前来到该馆“探宝”,一张张泛黄的地契、房契,记录着岁月的年轮和世间的沧桑,年代最久远的要算一张丝质的“白契”。记者看到,泛黄的纸面上清晰地写有“业传久远,乾隆二十三年四月十一日立,卖断根园,契人长房杨进添、二房杨大头、三房杨甲,代书杨顺元”等字样,契纸明确地标示了卖地的契人、土地范围、面积、交易金额以及买卖双方需承担的权责和义务等。

  据该馆馆长韦玫莉介绍,中国地契的历史最早出现在北周,自明清起已具备相当完整的信息和一定格式。其中,双方在买卖房地产成交时,私自订立且未经官方确认的契据,叫“白契”;双方进行房产买卖后向官府交税叫做“税契”,即“契税”;官府收税后发的盖有官印的契纸,叫“红契”。从这一张“清乾隆二十三年”契纸看,它应是立于公元1758年的一张“白契”,也是迄今为止我市发现并归档、最早的一张汕头本土的土地房产交易契纸。

  记者看到,馆藏中还有我市迄今发现的最早一张“红契”。它立于“光绪伍年正月”,上面清晰地盖有官府“验讫”的4个印章及10张印花税票。另外,整理修复的契证中,还有清光绪32年的断卖契纸、清宣统2年的契纸、民国三年的验契证据、民国十六年的丝契、民国二十年房屋加建补税上盖执照等,还有汕头最早于1957年发行的房地产所有证,以及已经被许多年轻的汕头人遗忘了的独特的“汕头经济特区房地产权证”。

  亲身参与和见证市房地产档案馆发展历程的馆员赖纯彬表示,一份契证,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张张泛黄的契证,串起了一段255年的汕头房地产交易史,真实地反映了汕头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权属变更及对土地的管理制度,折射出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许少丽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好吃鬼-2011贺岁片

潮汕爆笑喜剧:夏雨来1(十集) 群星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