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是“汕头福音医院”,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教会医院,多学科医疗技术曾全国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还建立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女子医院之一以及全国首家西医治疗麻风病专科医院,其麻风病治疗方案曾于1932年被确定为中国的治疗标准在全国推广;1958年在全省市级医院(除广州)综合评比中排名第一位……市二医院工作人员在收集资料准备整理院志时,意外获得一批十分珍贵的院史资料,不仅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福音医院的历史,更揭开了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记忆!
一次看似平常的资料收集,竟意外发现了一批在国内绝迹的珍贵院史资料!记者采访了解到,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人员为了编写院志,在收集院史资料时意外获得了一批珍贵史料,详细呈现了医院前身“汕头福音医院”的创建过程及医疗历史,这些史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潮汕地区的经济、文化、民俗风气等社会面貌。
意外发现大批珍贵史料
到2013年,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建院已达150周年,医院决定重新整理编写院志,预防保健科科长朱文平接到了牵头编写院志的任务。为了做好院志编纂工作,朱文平从去年开始便多方寻找和收集医院相关文献及图片资料。
有一次,朱文平跟平常一样在网络上搜索资料,无意间发现了一篇有关基督教在潮汕地区传播发展的论文,其中提到了不少有关汕头福音医院的内容,有些史实甚至是他这个在医院工作了近30年的老员工都不曾听闻。这让朱文平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欣喜若狂,他立即联系了这篇论文的作者,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教授胡卫清。胡卫清教授得知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编写院志需要相关资料后,便将自己从世界各地收集到的1000多页与汕头福音医院有关的图文资料提供给了医院。
胡卫清教授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他曾在韩山师院执教过两年,期间对基督教在潮汕地区的发展很感兴趣,并对此研究了10多年。后来,他承担了一项有关中国教会发展的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项目,于是四处寻找并收集相关资料。胡教授告诉记者,汕头档案馆保存的福音医院资料特别是上世纪40年代以前的史料十分稀缺,仅有极少量中文资料。他得知香港浸会大学从海外购买了大量教会史著作及资料档案,于是通过朋友帮助前往查阅收集。胡教授说,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保存的教会史档案资料不少是购买版权的缩微胶卷档案,并非原件。有关汕头福音医院的史料档案原件现大部分保存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还有一部分作为教会资料保存在大不列颠博物馆、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等地。而这些资料在国内几乎绝迹,因此显得格外珍贵。
英文史料包含丰富信息
胡卫清教授提供的资料中不仅包括汕头福音医院创建初期几任英国院长的工作记录、医生书信、医院工作年度报告,还有时任地方长官批复给福音医院的土地使用公文、营业执照文书等。
由于这些资料绝大多数是用英文撰写,所以市二医院还特意邀请了多名英语“高手”加班加点翻译这些英文史料,为了保证其中部分医学专用名词的准确性,医院一些医生也利用业余时间加入到翻译资料的行列。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完成1000多页英文资料的翻译工作,并且基本完成了分类整理。随着这批史料翻译整理工作逐渐完成,大家惊奇地发现,这些资料不仅详细记录了福音医院发展的重要大事,还记录了大量真实病例。比如:一名监狱守卫被犯人用铁钉钉入头颅,后医院实施开颅手术将其治愈;还有一名小男孩被子弹壳插入鼻腔进入眼睛内侧,医院为其成功取出弹壳;此外,民国初年当英国医生提倡用注射疫苗来预防鼠疫时,不少汕头百姓感到既新奇又疑惑,直到一部分“先吃螃蟹”的人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后,疫苗接种才得以推广……这些真实病例不仅反映了当时汕头福音医院辉煌的医疗史,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当时潮汕地区的经济、文化、民俗风气等社会面貌。
福音医院具体的创建时间是何时?创建经过怎样?发展过程中遇过哪些波折?……这批新发现的史料为这些疑问提供了更为准确的考证依据,不少曾被人口耳相传的福音医院相关历史被“改写”。同时,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之谜被揭开。
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肖壮伟告诉记者,根据新发现的史料记载,1863年9月,第一位医疗传教士吴威凛(Dr. William Gauld)受英兰长老委派,到达汕头,并最初在位于汕头茭b地(今位于金凤坛西北面)的本地人的一间小屋子里开设西医诊所,而汕头福音医院的创办就此开始,这是粤东地区最早创办的西医医院。1877年惠潮嘉道台张铣为回报医院10年前医治好他的沉疴痢疾,帮助医院获得一块“很好的地皮”(即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现址),并捐银100两,用以建设新的福音医院总医院。1877年9月份新医院奠基,1878年4月18日医院正式命名为“福音医院”(Gospel Healing Hall)。1878年在建设汕头福音医院总医院的同时,还建设了麻风病医院,这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所麻风病医院。
肖壮伟表示,以往院史记载医院引进首台X光机是在1916年,这是错误的。其实资料记载是1918年医院用筹集的资金从英国购买了一台性能极好的X光机,1919年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另外,记者在众多史料复印件中,还发现了一份民国二十年当时政府划拨一块地给福音医院,准备重建一家现代化医院的文书。根据文书内容,表明当时新医院已完成了征地工作,但随着后来日本侵华战争开始,计划最终放弃。
据介绍,1953年3月23日,汕头福音医院正式向汕头市人民政府完成交接工作,就此结束了从1863年至1953年汕头福音医院90年的历史。汕头福音医院被汕头市卫生局接管后改名为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启了医院历史新纪元。
本报记者 邓丹丹
■相关链接
“福音”仁术
曾全国领先
1864年(清·同治三年),汕头福音诊所开始收治麻风病人,并成功实施了一例急性阑尾炎外科手术;
1866年(清·同治五年),在潮汕儿童中推行牛痘疫苗接种,开始开展唇腭裂手术。1866年至1878年间,汕头福音医院共实施“兔唇”手术160例,而当时全国的“兔唇”手术量有时一年不到8例。
1867年(清·同治六年),当时的惠潮嘉道台患痢疾,众多中医束手无策,福音医院的英国院长用西医为其治愈。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汕头福音医院首次尝试腹股沟疝气根治性手术治疗成功,这比权威医学著作中所记载的该手术术式始创时间还要早。说明医院当时的普外科基本手术的术式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1914年(民国三年),汕头霍乱大流行,英国医生使用静脉输液治疗霍乱获得成功;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福音医院治疗麻风病的方案被作为中国的一项治疗标准,向全国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