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培娜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千百年来丰厚的文化遗产,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一代代潮州人的精神世界,丝丝入扣地影响着潮州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深挖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全面打造“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是近年来潮州致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加强文化建设,创建文明城市是重要抓手。去年3月14日,我市在连续六届蝉联省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如今,潮州大地上,各项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精神文明之花竞相绽放。其中,一个个的工作亮点尤其令人瞩目――
文化走亲:
走出文化惠民新路子
文化只有扎根基层,融入群众,才能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因此,我市文化建设始终将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文化惠民、亲民、乐民、安民。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推进具有潮州特色的文化惠民新路子,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贯彻十八大、深化走转改――文化走亲”主题活动,共组织各类“文化走亲”活动400多场次,参与人员1.3万人次,吸引观众200万余人次,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活动新品牌。
在活动中,我市组织宣传文化工作者深入城乡基层蹲点采风,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启发创作灵感,汲取文艺养分,创作优秀作品。
在活动中,我市还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界人士志愿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分类组建了戏曲、舞蹈、音乐、书画等多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对基层实施免费文艺献演和艺术辅导。
在活动中,我市积极强化民间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文化育苗”工程,针对基层需求开展各类文化培训,举办各类文艺讲座,提升文化骨干的业务素质,打造民间文化的“领头雁”,增强基层文化“造血”功能。
我们不曾忘记,6月19日晚上,百姓艺术健康舞展演在市人民广场精彩开锣,来自全市各县区的10支表演队用活力四射的舞步展现健康美丽的风采,为市民带来一个热闹欢乐的夜晚。
9月29 日,我市庆国庆“文化走亲”欢乐舞台金石行活动在潮安金石镇翁厝村拉开帷幕,举办了现场书画演示、灯谜会猜、摄影服务、送书下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这些,都是“文化走亲”活动中感人的一幕幕。
文化走亲,使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基层群众结下了亲人般的深情厚谊,真正让群众成为文化的创造者、表演者和欣赏者,打造了湘桥元宵文化活动周、潮安“阳春三月文里行”文化节、饶平三饶彩青习俗文化节、枫溪文化大雅集等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品牌。同时,文化走亲还使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潮州花灯等文化精粹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传承,全市各文化团体还积极加强与外地乃至国外的文化交流联系,极大地提升了潮州文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全民读书节:
打造人人参与的文化嘉年华
诗书传家远,名城溢书香。
8月16日,2013南国书香节暨第七届“书香潮州”读书节精彩开幕,这一场内容丰富、规模空前、亮点纷呈的文化盛宴,至今仍为潮州百姓津津乐道。
这次读书节以“润泽书香,美丽潮州”为主题,共设“悦读潮州――书香溢古城”、“精品潮州――潮州文化大展示”、“论道潮州――百姓大讲坛”3大板块共30多项活动。短短4天时间里,全市近40万人次参加了活动,图书销售额近30万元,参与人数和销售额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惠民书市,是近年来全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图书大雅集大展销。12个专题图书展区中,1.5万品种12万册新书好书争芳竞艳,潮州文化书籍更是倍受追捧。活动期间,近30万人次进场购书、看书。
市潮剧团的大型潮剧专场演出,吸引了我市大批潮剧爱好者。30多年盛宴不衰的经典剧目《莫愁女》演绎凄美爱情,国内首部以韩愈为题材的潮剧《韩愈治潮》首次公开亮相,连续三个晚上,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座无虚席,掌声雷动。
同时,我市文化名家曾楚楠、李英群、章唐笺等受邀讲授潮文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胡阿祥做客韩江论坛开讲《中国国号的奥秘》,中国孝慈文化知名学者王海滨开讲《孝文化与幸福》,为市民带来高雅的文化享受。
活动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在广大基层撒播阅读的种子:在首届农民书画展,基层群众踊跃创作书画作品进城展览;在“我与农家书屋”阅读征文比赛中,农民群众积极投稿畅谈农家书屋读书用书心得;全市近10万中小学生热情参与格言书签征集大赛,精选励志格言警句,结合书画艺术,制作出一张张精美书签;“书香暖潮州”爱心捐赠换书活动得到市民热烈响应,活动期间共接受捐书、换书各一千多册;“爱心跳蚤市场”人气十足,现场义卖善款全部用于开展慈善公益活动,让参加活动的青少年们学会物尽其用,学会奉献爱心……
道德讲堂:
提升公民文明素质新平台
韩愈治潮,以德礼为先。潮人崇德尚善之风,在古老的潮州大地上绵延至今。
去年9月,我市首场“道德讲堂”在湘桥区太平街道正式开讲,拉开全市“道德讲堂”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的序幕。“道德讲堂”旨在强化宣传教育,传播身边模范好人的道德故事,引导市民自觉成为文明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是我市“创文”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我市打造和培育了“太平街道道德讲堂”、“市教育系统道德讲堂”、“市金融系统道德讲堂”、“市卫生系统道德讲堂”、“市公安系统道德讲堂”等一批示范点。与此同时,我市各新闻媒体也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在重要时段和版面设置大众型道德讲堂,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开展“道德讲堂”建设的情况,大力宣传身边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推动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目前,我市共有100多家单位设置了“道德讲堂”,开展活动共400多场次,一张覆盖全市上下、各个领域的“道德讲堂”网络全面铺开,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认可和广泛传播。“道德讲堂”,已经成为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新平台,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新支点。
“广东好人”推荐:
让潮州大地绽放美德之花
他们是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也是我们熟悉的好街坊好邻居。
他们坚守着向善的精神,践行着朴素的道德,传递着爱心的力量,他们是“广东好人”。
这些年来,潮州这片热土,涌现了许许多多好人好事。其中,吴根添、黄嫱、肖双水、陈泽勉分别获得2012年各季度“广东好人”称号。
吴根添同志是市看守所干部,13年来,他扎根监所,用真情和关爱感化了78名在押人员,安全管理28名死刑犯。尽管身患绝症,他仍坚守岗位,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在押人员珍惜生命、重树生活信心。
作为社区一名普通群众,28年来,黄嫱尽心服侍年老多病的婆婆,学会了为婆婆打针、配药。女儿、儿子在母亲影响下,也十分孝顺,而且学业有成。黄嫱还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无私地关爱着邻里的老人。
湘桥区太平街道退休干部、老共产党员肖双水56年来嗜书成癖,省吃俭用,购书藏书6万多册,并开办了私人图书室,免费向社会开放。肖双水说,书再多,没有人看也是一堆废纸,“积钱不如积书,积书不如积德。”
去年2月29日,一名男子在市中心医院持刀刺伤了三名医生,年轻医生陈泽勉两次挺身而出,与男子抢夺凶器。他保护了别人,自己却险些断送了两根手指,经工伤评定为七级残疾。他说,“只要能保全大家,我无怨无悔。”
今年来,我市共推荐6名人选参加“广东好人”评选,其中郑四川荣获上半年“孝老爱亲”版块的“广东好人”称号。
郑四川是饶平县黄冈镇碧洲村村民,父亲早逝。在他15岁那年,母亲又意外摔伤头部,导致瘫痪。十几年来,他一心一意照顾母亲,还经常寻医问药,自学按摩,为母亲进行康复治疗。在他的悉心照顾下,母亲现已能拄着拐杖走路,生活也基本能够自理,而郑四川的事迹也成为远近传扬的美谈。
我们坚信,这一个个“广东好人”的名字,将为潮州社会注入一股股爱的暖流,汇聚成建设“幸福潮州”的强大正能量。
文明交通行动:
打造安全畅通的幸福城市
交通文明是体现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中央文明办、公安部联合制订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不断深化开展“行之有道”电视专题宣传活动,并组织2012年文明交通宣传作品征集评选、安全文明驾驶员、出租汽车文明驾驶员评选等活动,同时积极推动文明交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着力提高全体市民的文明交通素质。
今年5月17日,我市举行2013年实施文明交通行动“红绿灯下看文明”启动仪式,进一步倡议市民开文明车,礼让为先;走文明路、遵守法规;当文明人、率先垂范;做文明事,参与劝导。
当天,来自全市各驾校的初学驾驶人、客运公司司机、市高级中学学生等约1000名交通参与者参加了倡议活动,吹响了全市文明交通行动的号角。随后,64名文明交通志愿者顶着烈日,来到市区的汇侨路口、白玉兰路口,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宣传文明出行的交通理念,用自身实际的行动呼吁市民自觉抵制各种交通陋习,争当守法、文明、诚信的交通参与者,营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