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泽春) 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近日,市海洋与渔业局和广州三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中心在濠江出海口海域开展东南亚—日本海底光缆系统项目渔业资源(贝类)放流活动。据悉,逾700万粒贝类苗种在此次放流活动中“奔海”增殖。
当天上午,参加活动的人员乘船来到增殖放流海域后,用盆子装起贝类苗种进行放流。据介绍,此次活动放流波纹巴非蛤苗种542万粒,规格1.5厘米以上,平均壳长1.5厘米;文蛤苗种172万粒,规格2.5厘米以上,平均壳长2.5厘米。
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日后还计划开展大型藻类修复和渔业资源增殖。通过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更好地修复和保护工程周边海域海洋环境、海洋生态。